“使君不夕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使君不夕坐”出自哪首诗?

答案:使君不夕坐”出自: 宋代 苏轼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一七》,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shǐ jūn bù xī zuò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2:“使君不夕坐”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使君不夕坐”的上一句是: 正頼三杯通 , 诗句拼音为: zhèng lài sān bēi tōng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3:“使君不夕坐”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使君不夕坐”的下一句是: 衙门散刀弓 , 诗句拼音为: yá mén sàn dāo gōng ,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使君不夕坐”全诗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一七 (hé táo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qí yī q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淮海虽故楚,无复轻扬风。
斋厨圣贤杂,无事时一中。
谁言大道远,正頼三杯通。
使君不夕坐,衙门散刀弓。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huái hǎi suī gù chǔ , wú fù qīng yáng fēng 。
zhāi chú shèng xián zá , wú shì shí yī zhōng 。
shuí yán dà dào yuǎn , zhèng lài sān bēi tōng 。
shǐ jūn bù xī zuò , yá mén sàn dāo gōng 。

“使君不夕坐”繁体原文

和陶飲酒二十首 其一七

淮海雖故楚,無復輕揚風。
齋厨聖賢雜,無事時一中。
誰言大道遠,正頼三杯通。
使君不夕坐,衙門散刀弓。

“使君不夕坐”韵律对照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淮海虽故楚,无复轻扬风。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斋厨圣贤杂,无事时一中。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谁言大道远,正頼三杯通。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使君不夕坐,衙门散刀弓。

“使君不夕坐”全诗注音

huái hǎi suī gù chǔ , wú fù qīng yáng fēng 。

淮海虽故楚,无复轻扬风。

zhāi chú shèng xián zá , wú shì shí yī zhōng 。

斋厨圣贤杂,无事时一中。

shuí yán dà dào yuǎn , zhèng lài sān bēi tōng 。

谁言大道远,正頼三杯通。

shǐ jūn bù xī zuò , yá mén sàn dāo gōng 。

使君不夕坐,衙门散刀弓。

“使君不夕坐”全诗翻译

译文:
淮海虽然是古代楚国的领土,但风光已不再昔日的繁华。
庙宇内的厨房供奉着圣贤的神像,平日里没有事情时,一切安静如常。
有谁说过大道遥远,其实只需三杯酒,便可畅通无阻。
使君并不在夜晚坐镇,衙门中的刀剑和弓箭都散了。

全诗概括:诗人描绘了淮海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时光的怀念。他在庙宇中看到圣贤的神像,平静地度过了没有事情的时光。他认为有人说大道遥远,但只需喝三杯酒,就能畅通无阻。最后,他描述了使君不再夜晚坐镇的情景,衙门中的刀剑和弓箭都散了。整体而言,诗人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世事的无奈。

“使君不夕坐”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七首。诗人在诗中以饮酒为主题,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赞美和对快乐饮酒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一些古代文化和哲学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淮海地区,这个地方在古代曾是楚国的领土。他说淮海虽然已经不再有当年轻扬风的风采,但在这里,依然有圣贤们在斋戒时聚集在斋厨,进行深刻的文化交流。这里的圣贤杂陈,显示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和文化沃土。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大道的向往。他说谁说大道遥远,却能够借着三杯酒的交流,使君不需要夜晚担忧坐在衙门里,不再需要拿刀弓保卫。这里大道的含义更多是思想和道德的大道,而非具体的道路。
最后,诗人以陶渊明与饮酒的情节作结,强调了快乐饮酒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推崇和对饮酒交流的向往之情。
标签: 抒情、咏史、饮酒

“使君不夕坐”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使君不夕坐”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