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猿鸟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日夕猿鸟伴”出自哪首诗?

答案:日夕猿鸟伴”出自: 唐代 赵嘏 《旅次商山》,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rì xī yuán niǎo bàn ,诗句平仄: 仄仄平仄仄

问题2:“日夕猿鸟伴”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日夕猿鸟伴”的上一句是: 芳树欲留人 , 诗句拼音为: fāng shù yù liú rén ,诗句平仄: 仄仄平仄仄

问题3:“日夕猿鸟伴”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日夕猿鸟伴”的下一句是: 古今京洛尘 , 诗句拼音为: gǔ jīn jīng luò chén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日夕猿鸟伴”全诗

旅次商山 (lǚ cì shāng shān)

朝代:唐    作者: 赵嘏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yì yì yī shān shuǐ , hé zēng sì wèn jīn 。
duàn yá rú bì mǎ , fāng shù yù liú rén 。
rì xī yuán niǎo bàn , gǔ jīn jīng luò chén 。
yī zhī gān yǐ shī , gū fù gù yuán chūn 。

“日夕猿鸟伴”繁体原文

旅次商山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問津。
斷崖如避馬,芳樹欲留人。
日夕猿鳥伴,古今京洛塵。
一枝甘已失,辜負故園春。

“日夕猿鸟伴”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日夕猿鸟伴”全诗注音

yì yì yī shān shuǐ , hé zēng sì wèn jīn 。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duàn yá rú bì mǎ , fāng shù yù liú rén 。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rì xī yuán niǎo bàn , gǔ jīn jīng luò chén 。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

yī zhī gān yǐ shī , gū fù gù yuán chūn 。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日夕猿鸟伴”全诗翻译

译文:
辛苦奔劳于山水之间,多么像孔子的艰苦"问津"。
陡峭的悬崖仿佛躲避着马匹的到来,美丽的树木想要留住旅人。
白天和黑夜,只有猿猴和鸟儿作伴,古今之人都奔波于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如果安居故乡,即可享受快乐自足的生活,如今远离故乡,没有了这样的乐趣,真是辜负了故园美丽的春光。

旅次:旅途中小住的地方、旅途中暂作停留。
商山:位于今陕西商县。
役役:劳苦不息的样子。
京洛尘: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一枝:指得以安身的故乡。《庄子•逍遥游》有“鷦鷯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之句。
失:表明远离故乡,仕途坎坷,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失落之情。


总结:
诗人旅途中在商山稍作停留。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断崖、芳树和动物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还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古今交织的历史沉淀。诗人在客居地看到的景色勾起诗人对故乡美景的思念,往往伴随着对奔走功名产生的厌倦。“辜负”二字表达出诗人因不能欣赏故乡美景而愧疚的心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日夕猿鸟伴”总结赏析

问津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打听渡口之事。事见《论语·微子》: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在春秋时期晚期,孔子率领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积极传播儒家学说,努力争取当时统治者的支持,以实践自己的治国理念,主张仁爱和德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重用他。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前往楚国,途中遇到了一条河阻挡了他们的去路。这条河并不宽广,但蜿蜒曲折,水流清澈见底,与另一条河汇合在此处。虽然目的地近在眼前,但找不到渡口,使得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过河而发愁。

在这时,他们发现田野里有两位老人正在劳作,这两位老人正是隐居在此地的高士长沮和桀溺。于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请教渡口的位置。

长沮见到子路走过来,不顾子路解释,先是询问坐在车上的人是谁,得知是孔丘后,嘲笑道:“鲁国的孔丘?他不是生而知之吗?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才对,何必来问我们这些农夫呢?”

桀溺则停下手中的活计,询问子路身份后,批评道:“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吧?如今天下大乱,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跟随他四处游历又有何意义?与其如此,不如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一样,远离乱世。”

子路未能得知渡口的位置,只好将两位隐士的话转告给孔子。孔子听后,心情沉重,酸楚与悲凉交织,他告诉弟子们:“人各有志,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我们不应与凡夫俗子为伍。若天下太平,我也无需如此辛苦周游列国,努力改变这乱世。”

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终于找到了渡口,成功过河,并抵达了楚国。这一“问津”与“指点迷津”的故事成为了孔子周游列国历程中的重要典故,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和救世之路的探寻与思考。这个故事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混乱的局面,以及孔子思想与人格的卓越。尽管他在推广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但他仍然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走上了一条不凡的道路。


“日夕猿鸟伴”诗句作者赵嘏介绍:

赵嘏,字承佑,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爲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爲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爲二卷。 赵嘏字承佑,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更多...

“日夕猿鸟伴”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