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朝福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江山朝福地”出自哪首诗?

答案:江山朝福地”出自: 宋代 苏轼 《陶移居二首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jiāng shān cháo fú dì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2:“江山朝福地”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江山朝福地”的上一句是: 千岁复还兹 , 诗句拼音为: qiān suì fù huán zī ,诗句平仄: 平平平仄仄

问题3:“江山朝福地”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江山朝福地”的下一句是: 古人不我欺 , 诗句拼音为: gǔ rén bù wǒ qī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江山朝福地”全诗

陶移居二首 其二 (táo yí jū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huí tán zhuǎn qí àn , wǒ zuò jiāng jiāo shī 。
jīn wèi yī chán máng , cǐ bāng nǎi dé zhī 。
qì wèi wú xié zhāi , sī wǒ wú suǒ sī 。
gǔ guān fèi yǐ jiǔ , bái hè guī hé shí 。
wǒ qǐ dīng lìng wēi , qiān suì fù huán zī 。
jiāng shān cháo fú dì , gǔ rén bù wǒ qī 。

“江山朝福地”繁体原文

陶移居二首 其二

洄潭轉碕岸,我作江郊詩。
今爲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爲無邪齋,思我無所思。
古觀廢已久,白鶴歸何時。
我豈丁令威,千歲復還茲。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江山朝福地”韵律对照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江山朝福地”全诗注音

huí tán zhuǎn qí àn , wǒ zuò jiāng jiāo shī 。

洄潭转碕岸,我作江郊诗。

jīn wèi yī chán máng , cǐ bāng nǎi dé zhī 。

今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qì wèi wú xié zhāi , sī wǒ wú suǒ sī 。

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

gǔ guān fèi yǐ jiǔ , bái hè guī hé shí 。

古观废已久,白鹤归何时。

wǒ qǐ dīng lìng wēi , qiān suì fù huán zī 。

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

jiāng shān cháo fú dì , gǔ rén bù wǒ qī 。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江山朝福地”全诗翻译

译文:
洄潭转动,岸边是我创作江郊诗的地方。如今我成了这里的一位普通百姓,而这个国家才得以繁荣昌盛。我修葺了一座名为“无邪斋”的居所,心中空无一物,没有牵挂。古老的观所已经废弃多时,白鹤何时才会归来呢?

我岂是有令威的人物,但我愿活上千岁,回归这里。这江山是早晨赐予福地,古人并未欺骗我。



总结:

诗人游历江郊,感叹自己现在成为一名普通百姓,却也为国家的兴盛感到欣慰。他修建了一座名为“无邪斋”的居所,内心空灵无物。诗人发问古老的观庙何时重建,白鹤何时再现。他表达了愿意长寿回归这片福地的心愿,认为这片江山是晨曦赐予的福地,古人并未欺骗他。

“江山朝福地”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的《陶移居二首》之二,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开官场,隐居江郊的心情。全诗以洄潭、碕岸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新。
首节写洄潭转碕岸,洄潭表示江水平静的地方,碕岸则象征险要之地,这种对比象征了诗人曾经的宦海生涯,如今已经告别,回归江郊。他在这里写诗,将自己的感慨融入其中。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如今成了江边的一位居民,这个地方是他心灵得以安宁的所在。他在这里建起了“无邪斋”,表现出心境平和,不再为世俗之事所困扰。这与他曾经的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节写陶渊明的古观,已经废弃多年,而白鹤归巢的时机也已到来。这里通过古观和白鹤的描写,暗示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以及诗人自己隐居的决心。白鹤常常被视为祥瑞之物,也象征着诗人新生活的幸福与吉祥。
最后两节强调了诗人的心态,他自问:“我岂丁令威,千岁复还兹。”这里表现了他谦逊的态度,不再追求权势,只希望在这片江山中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他相信江山是“朝福地”,古人不会欺骗他,这里象征着他新生活的美好前景。

“江山朝福地”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江山朝福地”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