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得鼻孔失却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拈得鼻孔失却口”出自哪首诗?

答案:拈得鼻孔失却口”出自: 宋代 释宗杲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niān dé bí kǒng shī què kǒu ,诗句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

问题2:“拈得鼻孔失却口”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拈得鼻孔失却口”的上一句是: 今朝法岁已周圆 , 诗句拼音为: jīn zhāo fǎ suì yǐ zhōu yuán ,诗句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

问题3:“拈得鼻孔失却口”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拈得鼻孔失却口”的下一句是: 以大圆觉为伽蓝 , 诗句拼音为: yǐ dà yuán jué wèi jiā lán ,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拈得鼻孔失却口”全诗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二 (jì sòng yī bǎi liù shí shǒu qí yī ○ èr)

朝代:宋    作者: 释宗杲

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熨斗煎茶铫不同,泥牛解作师子吼。
今朝法岁已周圆,拈得鼻孔失却口
以大圆觉为伽蓝,七七依前四十九。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yī bǎi èr shí rì jìn zú , sān shí wǔ rì zài wài zǒu 。
yùn dòu jiān chá yáo bù tóng , ní niú jiě zuò shī zǐ hǒu 。
jīn zhāo fǎ suì yǐ zhōu yuán , niān dé bí kǒng shī què kǒu 。
yǐ dà yuán jué wèi jiā lán , qī qī yī qián sì shí jiǔ 。

“拈得鼻孔失却口”繁体原文

偈頌一百六十首 其一○二

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熨斗煎茶銚不同,泥牛解作師子吼。
今朝法歲已周圓,拈得鼻孔失卻口。
以大圓覺爲伽藍,七七依前四十九。

“拈得鼻孔失却口”韵律对照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熨斗煎茶铫不同,泥牛解作师子吼。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今朝法岁已周圆,拈得鼻孔失却口。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以大圆觉为伽蓝,七七依前四十九。

“拈得鼻孔失却口”全诗注音

yī bǎi èr shí rì jìn zú , sān shí wǔ rì zài wài zǒu 。

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yùn dòu jiān chá yáo bù tóng , ní niú jiě zuò shī zǐ hǒu 。

熨斗煎茶铫不同,泥牛解作师子吼。

jīn zhāo fǎ suì yǐ zhōu yuán , niān dé bí kǒng shī què kǒu 。

今朝法岁已周圆,拈得鼻孔失却口。

yǐ dà yuán jué wèi jiā lán , qī qī yī qián sì shí jiǔ 。

以大圆觉为伽蓝,七七依前四十九。

“拈得鼻孔失却口”全诗翻译

译文:
百二十天内不能外出,只能在家禁足,然后外出行走的时间只有三十五天。
熨斗、煎茶、铫这三样东西各有各的用途,泥牛烧成像师子的声音呼啸着传出。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法年,时间已经周而复始,然而我们仍在无法修得口中的智慧,只得到了鼻孔的一点点微小进步。
将大圆觉看作佛寺,按照前面的四十九天修行的成果来布置佛寺的内外。

总结:全文:这段古文描述了一个人在一百二十天内禁足在家,只有三十五天可以外出走动。其间,他进行了一些琐碎的日常活动,比喻自己修行之路艰难,虽有一些微小的进步,但仍然未能达到修行的目标。另外,作者借用熨斗、煎茶、铫和泥牛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修行的复杂性和不同阶段的表现。全文主题突出,表达了对修行之路的思考和感悟。

“拈得鼻孔失却口”总结赏析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二》是释宗杲创作的佛教偈颂,全诗表达了禅宗修行的特点和境界。以下是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禅宗思想。首句 "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指的是禅修者在修行中的禁闭和外出行走的不同阶段。这种对比反映了修行者在内外境界之间的变化和探索。
"熨斗煎茶铫不同" 这句表达了修行者的境界有如不同的器具,比如熨斗和煎茶的工具,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最终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即悟道。
"泥牛解作师子吼" 意味着修行者通过坚韧不拔的修行,最终能够达到超越一切的境界,就如泥牛变为狮子一般威猛。
"今朝法岁已周圆,拈得鼻孔失却口" 这句传达了修行者在实践中的领悟,表明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进展,超越了口舌之言,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以大圆觉为伽蓝,七七依前四十九" 引用了佛教中的数字象征,意味着修行者将大圆觉作为他们修行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行。
标签:
- 修行
- 禅宗
- 境界
- 道路

“拈得鼻孔失却口”诗句作者释宗杲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後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後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於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於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於《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於《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於《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於卷末。更多...

“拈得鼻孔失却口”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