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长得成何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绿阴长得成何事”出自哪首诗?

答案:绿阴长得成何事”出自: 宋代 周紫芝 《午睡听流莺作歌 其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lǜ yīn cháng dé chéng hé shì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2:“绿阴长得成何事”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绿阴长得成何事”的上一句是: 欲寻啼处了无因 , 诗句拼音为: yù xún tí chù le wú yīn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3:“绿阴长得成何事”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绿阴长得成何事”的下一句是: 遮却黄鹂最恼人 , 诗句拼音为: zhē què huáng lí zuì nǎo rén ,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绿阴长得成何事”全诗

午睡听流莺作歌 其二 (wǔ shuì tīng liú yīng zuò gē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周紫芝

树里金衣不露身,欲寻啼处了无因。
绿阴长得成何事,遮却黄鹂最恼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shù lǐ jīn yī bù lù shēn , yù xún tí chù le wú yīn 。
lǜ yīn cháng dé chéng hé shì , zhē què huáng lí zuì nǎo rén 。

“绿阴长得成何事”繁体原文

午睡聽流鶯作歌 其二

樹裏金衣不露身,欲尋啼處了無因。
綠陰長得成何事,遮却黄鸝最惱人。

“绿阴长得成何事”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树里金衣不露身,欲寻啼处了无因。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绿阴长得成何事,遮却黄鹂最恼人。

“绿阴长得成何事”全诗注音

shù lǐ jīn yī bù lù shēn , yù xún tí chù le wú yīn 。

树里金衣不露身,欲寻啼处了无因。

lǜ yīn cháng dé chéng hé shì , zhē què huáng lí zuì nǎo rén 。

绿阴长得成何事,遮却黄鹂最恼人。

“绿阴长得成何事”全诗翻译

译文:
在树林里,黄鹂的金色羽毛并不显露身姿,想要找到它啼鸣的地方却毫无线索。
茂密的绿阴成长着,引发了何等的困扰,最令人讨厌的莫过于挡住了黄鹂的歌声。
全文总结:
这句古文描述了树林中的黄鹂,它羽毛金灿灿的,却隐藏在茂密的绿阴之中不显身。人们想去寻找它的啼鸣之处,却找不到踪迹。绿阴长得太茂密,遮挡住了黄鹂欢快的歌声,令人十分烦恼。整篇古文抒发了作者对黄鹂歌声无法觅得的遗憾和对环境的不满。

“绿阴长得成何事”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午睡听流莺作歌 其二》是由周紫芝创作,描写了一个午后的场景,诗人躺在树下午睡,却被一只流莺的歌声打扰。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与心情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
诗中的“树里金衣不露身”描述了流莺隐藏在树叶中,歌声美妙动听。而诗人却“欲寻啼处了无因”,无法找到歌声的源头,这种寻觅的无奈感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接下来的“绿阴长得成何事,遮却黄鹂最恼人”,则反映了诗人在午睡时,希望享受树荫的清凉,却被流莺的歌声干扰,流露出一丝不满。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把自然与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在午睡中被自然声音打扰的感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出一幅清新、恬静的午后景象。
标签: 自然、心情、午后、流莺、不满

“绿阴长得成何事”诗句作者周紫芝介绍: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爲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爲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爲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後及句法,爲苏黄门庭後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爲“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爲《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爲整饬,故用爲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绿阴长得成何事”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