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应澄观是前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只应澄观是前身”出自哪首诗?

答案:只应澄观是前身”出自: 宋代 赵拚 《宝林塔再成示诸僧》,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ī yìng chéng guān shì qián shēn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只应澄观是前身”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只应澄观是前身”的上一句是: 扫地便高三百尺 , 诗句拼音为: sǎo dì biàn gāo sān bǎi chǐ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只应澄观是前身”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只应澄观是前身”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只应澄观是前身”全诗

宝林塔再成示诸僧 (bǎo lín tǎ zài chéng shì zhū sēng)

朝代:宋    作者: 赵拚

禅家自利利他人,宝塔焚如复鼎新。
扫地便高三百尺,只应澄观是前身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chán jiā zì lì lì tā rén , bǎo tǎ fén rú fù dǐng xīn 。
sǎo dì biàn gāo sān bǎi chǐ , zhī yìng chéng guān shì qián shēn 。

“只应澄观是前身”繁体原文

寶林塔再成示諸僧

禪家自利利他人,寶塔焚如復鼎新。
掃地便高三百尺,只應澄觀是前身。

“只应澄观是前身”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禅家自利利他人,宝塔焚如复鼎新。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扫地便高三百尺,只应澄观是前身。

“只应澄观是前身”全诗注音

chán jiā zì lì lì tā rén , bǎo tǎ fén rú fù dǐng xīn 。

禅家自利利他人,宝塔焚如复鼎新。

sǎo dì biàn gāo sān bǎi chǐ , zhī yìng chéng guān shì qián shēn 。

扫地便高三百尺,只应澄观是前身。

“只应澄观是前身”全诗翻译

译文:
禅家自己得益,也使他人受益;宝塔虽然被焚烧,但又如同鼎一样重建崭新。
扫地一举即可高升到三百尺,这只能归功于澄观的前身。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理念中自利利他的思想,以及坚定信仰下对境遇的超然态度。禅家修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也关心他人的受益。宝塔虽然被毁,但因信念坚定而重建,象征着对信仰的坚持与复兴。扫地时心境纯净,即可突飞猛进,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这一切都得益于澄观的前世因果。诗人借禅宗修行之意,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理解和超越。

“只应澄观是前身”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宝林塔再成示诸僧》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自利利他和超越往昔的觉悟。诗中描述了禅家僧人不仅仅是自身修行,更是关心利益众生。宝塔焚毁后,他们以乐观心态焚毁过去,重新建造,象征着超越了物质和世俗束缚,实现了心灵的升华。塔身高三百尺,意味着超越了尘世的繁华,达到了精神的高度。最后两句"只应澄观是前身"则表达了禅宗观念中澄观即是本性,通过禅修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超越了历史和身份的束缚,实现了真我觉悟。
标签: 禅宗思想、自利利他、觉悟、超越。

“只应澄观是前身”诗句作者赵拚介绍:

赵拚(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佑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爲殿中侍御史。嘉佑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爲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於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拚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拚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更多...

“只应澄观是前身”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