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自性清净”出自哪首诗?

答案:自性清净”出自: 宋代 释怀深 《陞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 诗句拼音为: zì xìng qīng jìng

问题2:“自性清净”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自性清净”的上一句是: 不如自性 , 诗句拼音为: bù rú zì xìng

问题3:“自性清净”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自性清净”的下一句是: 即是法身 , 诗句拼音为: jí shì fǎ shēn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

“自性清净”全诗

陞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 (shēng táng sòng gǔ wǔ shí èr shǒu qí sì ○)

朝代:宋    作者: 释怀深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
觅亦不得,得亦不真。
修是他心,不如自性。
自性清净,即是法身。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dào yuán bù yuǎn , xìng hǎi fēi yáo 。
dàn xiàng jǐ qiú , mò cóng tā mì 。
mì yì bù dé , dé yì bù zhēn 。
xiū shì tā xīn , bù rú zì xìng 。
zì xìng qīng jìng , jí shì fǎ shēn 。

“自性清净”繁体原文

陞堂頌古五十二首 其四○

道源不遠,性海非遙。
但向己求,莫從他覓。
覓亦不得,得亦不真。
修是他心,不如自性。
自性清凈,即是法身。

“自性清净”全诗注音

dào yuán bù yuǎn , xìng hǎi fēi yáo 。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

dàn xiàng jǐ qiú , mò cóng tā mì 。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

mì yì bù dé , dé yì bù zhēn 。

觅亦不得,得亦不真。

xiū shì tā xīn , bù rú zì xìng 。

修是他心,不如自性。

zì xìng qīng jìng , jí shì fǎ shēn 。

自性清净,即是法身。

“自性清净”全诗翻译

译文: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
觅亦不得,得亦不真。
修是他心,不如自性。
自性清净,即是法身。
全文大意:道的根源并不遥远,我们的本性也并非遥不可及。然而,我们应当向自己寻求,而不是到别处寻觅。纵使寻觅,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答案,就算得到了,也不是真正的解脱。修行他人的心灵境界,不如顺从自己的本性。而自己本性的纯净,即是佛法真实的体现。

“自性清净”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释怀深的《陞堂颂古五十二首》中的第四十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理思想。
诗中首先提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强调了通向道路和觉悟的可能性,这并不遥远或困难。接着诗人告诫人们“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这是佛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即真正的修行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寻求,而不是依赖外部的帮助或追求。进一步指出,无论如何追求外在的修行,都不会真正带来觉悟。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强调内在修行的重要性,“修是他心,不如自性”,这意味着真正的修行应该集中在发掘和理解自己的内在本性。最后,诗人提到“自性清净,即是法身”,表达了佛教中的法身观念,即通过内在的净化和觉悟,一个人可以达到佛性的境界。

“自性清净”诗句作者释怀深介绍: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髪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爲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更多...

“自性清净”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