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村行 > 何事吟余忽惆怅

“何事吟余忽惆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事吟余忽惆怅”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事吟余忽惆怅”出自: 宋代 王禹偁 《村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shì yín yú hū chóu chà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2:“何事吟余忽惆怅”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事吟余忽惆怅”的上一句是: 荞麦花开白雪香 , 诗句拼音为: qiáo mài huā kāi bái xuě xiā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问题3:“何事吟余忽惆怅”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事吟余忽惆怅”的下一句是: 村桥原树似吾乡 , 诗句拼音为: cūn qiáo yuán shù sì wú xiāng ,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何事吟余忽惆怅”全诗

村行 (cūn xíng)

朝代:宋    作者: 王禹偁

马穿山迳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mǎ chuān shān jìng jú chū huáng , xìn mǎ yōu yōu yě xīng cháng 。
wàn hè yǒu shēng hán wǎn lài , shù fēng wú yǔ lì xié yáng 。
táng lí yè luò yān zhī sè , qiáo mài huā kāi bái xuě xiāng 。
hé shì yín yú hū chóu chàng , cūn qiáo yuán shù sì wú xiāng 。

“何事吟余忽惆怅”繁体原文

村行

馬穿山逕菊初黄,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何事吟余忽惆怅”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马穿山迳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何事吟余忽惆怅”全诗注音

mǎ chuān shān jìng jú chū huáng , xìn mǎ yōu yōu yě xīng cháng 。

马穿山迳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wàn hè yǒu shēng hán wǎn lài , shù fēng wú yǔ lì xié yáng 。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táng lí yè luò yān zhī sè , qiáo mài huā kāi bái xuě xiāng 。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hé shì yín yú hū chóu chàng , cūn qiáo yuán shù sì wú xiāng 。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何事吟余忽惆怅”全诗翻译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注释:
⑴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⑵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⑶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⑷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⑸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何事吟余忽惆怅”总结赏析

鉴赏:

  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而偏远之地,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偁极大的抚慰,他曾在《听泉》诗里自嘲说:“平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平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近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创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平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于淳化三年。


“何事吟余忽惆怅”诗句作者王禹偁介绍: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乾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并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更多...

“何事吟余忽惆怅”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