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爲离骚说豸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细爲离骚说豸虫”出自哪首诗?

答案:细爲离骚说豸虫”出自: 宋代 周紫芝 《再酬艾主管袁司理二首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wú shǔ zhōng chéng wǔ jì qióng ,诗句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

问题2:“细爲离骚说豸虫”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细爲离骚说豸虫”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细爲离骚说豸虫”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细爲离骚说豸虫”的下一句是: 老於文字苦无功 , 诗句拼音为: lǎo wū wén zì kǔ wú gōng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细爲离骚说豸虫”全诗

再酬艾主管袁司理二首 其一 (zài chóu ài zhǔ guǎn yuán sī lǐ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周紫芝

鼯鼠终成五技穷,老於文字苦无功。
谩将平日雕龙口,细为离骚说豸虫。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wú shǔ zhōng chéng wǔ jì qióng , lǎo wū wén zì kǔ wú gōng 。
màn jiāng píng rì diāo lóng kǒu , xì wèi lí sāo shuō zhì chóng 。

“细爲离骚说豸虫”繁体原文

再酬艾主管袁司理二首 其一

鼯鼠終成五技窮,老於文字苦無功。
謾將平日雕龍口,細爲離騷說豸蟲。

“细爲离骚说豸虫”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鼯鼠终成五技穷,老於文字苦无功。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谩将平日雕龙口,细为离骚说豸虫。

“细爲离骚说豸虫”全诗注音

wú shǔ zhōng chéng wǔ jì qióng , lǎo wū wén zì kǔ wú gōng 。

鼯鼠终成五技穷,老於文字苦无功。

màn jiāng píng rì diāo lóng kǒu , xì wèi lí sāo shuō zhì chóng 。

谩将平日雕龙口,细为离骚说豸虫。

“细爲离骚说豸虫”全诗翻译

译文:
鼯鼠最终在技艺上停滞不前,老了之后在学问上辛苦却无所成就。
轻率地自比平日雕龙的技艺,细细品味离骚中所说的蛇蝎虫豸。
全文总结:这段文字通过比喻鼯鼠和雕龙,表达了一个人在技艺和学问上的成就和局限性的对比。鼯鼠虽然努力,但最终技艺仍然停滞不前,老了之后仍然没有取得成就。而对于雕龙这样的高手,却不能因为自己平日的一些小成就就自负满足,反而应该虚心领悟其中的更深意义。此文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自满自足,要保持谦逊和对学问的虚心探索。

“细爲离骚说豸虫”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周紫芝创作的《再酬艾主管袁司理二首 其一》。诗人以幽默讽刺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无奈和感慨。首先,诗中提到的“鼯鼠终成五技穷”意指作者努力学习五种技能(五技),但最终仍然一事无成,象征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无能为力。接着,诗人用“老於文字苦无功”来形容自己长时间的文字创作却没有成果,表达了对于长期努力却难以取得成功的无奈。
然后,诗中提到“谩将平日雕龙口,细为离骚说豸虫”,通过对比雕龙和说豸虫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创作,强调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是平凡而微不足道的,与伟大的文学作品相比毫不值一提。
整首诗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嘲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在文学创作中的压力和挣扎。

“细爲离骚说豸虫”诗句作者周紫芝介绍:

周紫芝(一○八二~?),字少隐,号竹坡居士、静观老人、蝇馆主人,宣城(今属安徽)人。早年两次赴礼部试,不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曾应诏上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以廷对第三释褐(《宋史翼》卷二七)时年六十一(本集卷二《闷题》注“壬戌岁始得官,时年六十一”)。十五年,以右迪功郎爲尚书礼、兵部架阁(本集卷六一《尚书六部架阁》)。十七年爲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同上书《实录院种木》)。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同上书《妙香寮》)。秩满定居九江,约卒于绍兴末,年近八十。紫芝爲诗推崇梅尧臣、苏轼,强调当先严格律然後及句法,爲苏黄门庭後劲。但因集中多有谄谀秦桧父子之诗,被四库馆臣斥爲“老而无耻,贻玷汗青”。有集七十卷,取黄庭坚“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语,命爲《太仓稊米集》,又有《竹坡诗话》一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宋陈天麟序。 周紫芝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太仓稊米集》文字最爲整饬,故用爲底本。参校清叶德辉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明抄校,藏上海图书馆)、清金氏文珍楼抄本(简称金本,藏上海图书馆)、清徐时栋跋抄本(简称徐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细爲离骚说豸虫”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