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两高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枇杷两高树”出自哪首诗?

答案:枇杷两高树”出自: 宋代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pí pá liǎng gāo shù ,诗句平仄:

问题2:“枇杷两高树”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枇杷两高树”的上一句是: 落耳寒恻恻 , 诗句拼音为: luò ěr hán cè cè ,诗句平仄:

问题3:“枇杷两高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枇杷两高树”的下一句是: 中国所未识 , 诗句拼音为: zhōng guó suǒ wèi shí ,诗句平仄:○仄平仄

“枇杷两高树”全诗

同曼叔游高阳山 (tóng màn shū yóu gāo yáng shān)

朝代:宋    作者: 韩维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侧。
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获。
烟云函两山,台殿开半壁。
解鞍高林下,仰视怯登陟。
苍松盘老枝,矫矫入檐隙。
微风韵其上,落耳寒恻恻。
枇杷两高树,中国所未识。
叶间青实骈,大与蜀土敌。
我来暮暮後,花草已狼籍。
不见踯躅红,西岩向人碧。
出门步榛荟,微迳不可索。
援篱下幽涧,剥藓题苍石。
鸟啼无定音,虎斗有遗迹。
石台平挺挺,野竹瘦历历。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
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息阴时一憩,贪胜还自力。
归时山气冷,草露湿游屐。
举手谢峰峦,高秋复来觌。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jiǔ wén gāo yáng shèng , jìn zài rǔ zhōu cè 。
qí yǔ sān nián wàng , wǒ yuàn jīn zú huò 。
yān yún hán liǎng shān , tái diàn kāi bàn bì 。
jiě ān gāo lín xià , yǎng shì qiè dēng zhì 。
cāng sōng pán lǎo zhī , jiǎo jiǎo rù yán xì 。
wēi fēng yùn qí shàng , luò ěr hán cè cè 。
pí pá liǎng gāo shù , zhōng guó suǒ wèi shí 。
yè jiān qīng shí pián , dà yǔ shǔ tǔ dí 。
wǒ lái mù mù hòu , huā cǎo yǐ láng jí 。
bù jiàn zhí zhú hóng , xī yán xiàng rén bì 。
chū mén bù zhēn huì , wēi jìng bù kě suǒ 。
yuán lí xià yōu jiàn , bāo xiǎn tí cāng shí 。
niǎo tí wú dìng yīn , hǔ dòu yǒu yí jì 。
shí tái píng tǐng tǐng , yě zhú shòu lì lì 。
zhǔ rén wèi xià yì , bēn zǒu kùn fú xí 。
xǐ wǒ xiāo sàn rén , yōu qí gòng sōu tī 。
xī yīn shí yī qì , tān shèng huán zì lì 。
guī shí shān qì lěng , cǎo lù shī yóu jī 。
jǔ shǒu xiè fēng luán , gāo qiū fù lái dí 。

“枇杷两高树”繁体原文

同曼叔遊高陽山

久聞高陽勝,近在汝州側。
跂予三年望,我願今卒獲。
烟雲函兩山,臺殿開半壁。
解鞍高林下,仰視怯登陟。
蒼松盤老枝,矯矯入檐隙。
微風韵其上,落耳寒惻惻。
枇杷兩高樹,中國所未識。
葉間青實駢,大與蜀土敵。
我來暮暮後,花草已狼籍。
不見躑躅紅,西巖向人碧。
出門步榛薈,微逕不可索。
援籬下幽澗,剝蘚題蒼石。
鳥啼無定音,虎鬥有遺迹。
石臺平挺挺,野竹瘦歷歷。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
喜我蕭散人,幽奇共搜剔。
息陰時一憩,貪勝還自力。
歸時山氣冷,草露濕遊屐。
舉手謝峰巒,高秋復來覿。

“枇杷两高树”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侧。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获。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烟云函两山,台殿开半壁。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解鞍高林下,仰视怯登陟。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苍松盘老枝,矫矫入檐隙。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微风韵其上,落耳寒恻恻。

?○仄平仄,○仄仄仄仄。
枇杷两高树,中国所未识。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叶间青实骈,大与蜀土敌。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我来暮暮後,花草已狼籍。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不见踯躅红,西岩向人碧。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
出门步榛荟,微迳不可索。

○平仄平仄,仄仄○○仄。
援篱下幽涧,剥藓题苍石。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
鸟啼无定音,虎斗有遗迹。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石台平挺挺,野竹瘦历历。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息阴时一憩,贪胜还自力。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归时山气冷,草露湿游屐。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举手谢峰峦,高秋复来觌。

“枇杷两高树”全诗注音

jiǔ wén gāo yáng shèng , jìn zài rǔ zhōu cè 。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侧。

qí yǔ sān nián wàng , wǒ yuàn jīn zú huò 。

跂予三年望,我愿今卒获。

yān yún hán liǎng shān , tái diàn kāi bàn bì 。

烟云函两山,台殿开半壁。

jiě ān gāo lín xià , yǎng shì qiè dēng zhì 。

解鞍高林下,仰视怯登陟。

cāng sōng pán lǎo zhī , jiǎo jiǎo rù yán xì 。

苍松盘老枝,矫矫入檐隙。

wēi fēng yùn qí shàng , luò ěr hán cè cè 。

微风韵其上,落耳寒恻恻。

pí pá liǎng gāo shù , zhōng guó suǒ wèi shí 。

枇杷两高树,中国所未识。

yè jiān qīng shí pián , dà yǔ shǔ tǔ dí 。

叶间青实骈,大与蜀土敌。

wǒ lái mù mù hòu , huā cǎo yǐ láng jí 。

我来暮暮後,花草已狼籍。

bù jiàn zhí zhú hóng , xī yán xiàng rén bì 。

不见踯躅红,西岩向人碧。

chū mén bù zhēn huì , wēi jìng bù kě suǒ 。

出门步榛荟,微迳不可索。

yuán lí xià yōu jiàn , bāo xiǎn tí cāng shí 。

援篱下幽涧,剥藓题苍石。

niǎo tí wú dìng yīn , hǔ dòu yǒu yí jì 。

鸟啼无定音,虎斗有遗迹。

shí tái píng tǐng tǐng , yě zhú shòu lì lì 。

石台平挺挺,野竹瘦历历。

zhǔ rén wèi xià yì , bēn zǒu kùn fú xí 。

主人尉下邑,奔走困符檄。

xǐ wǒ xiāo sàn rén , yōu qí gòng sōu tī 。

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xī yīn shí yī qì , tān shèng huán zì lì 。

息阴时一憩,贪胜还自力。

guī shí shān qì lěng , cǎo lù shī yóu jī 。

归时山气冷,草露湿游屐。

jǔ shǒu xiè fēng luán , gāo qiū fù lái dí 。

举手谢峰峦,高秋复来觌。

“枇杷两高树”全诗翻译

译文: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边。
我朝思暮想了三年,如今愿终获见。
山峦缭绕云烟,宫殿开启一半。
我解下鞍,在高林下,仰望险峻的登山之路。
苍松盘踞在古老的枝干上,挺拔入屋檐的缝隙。
微风吹拂着树梢,耳畔萧瑟凉意。
两棵高大的枇杷树,是我国未曾见过的品种。
树叶间错落有青色的果实,与蜀土的果实不相上下。
我来时,花草已经凋零残败。
红色的踯躅花不见了踪影,西岩向人呈现碧绿。
走出门,踏着茂密的草丛,小径难以辨认。
顺着篱笆下的幽深涧谷,剥去苔藓,在青色的石头上题字。
鸟儿啼叫声无规律,虎斗的痕迹却仍可见。
石台平整挺拔,野生的竹子细瘦苍劲。
主人是下邑的官员,奔波劳累于公务。
我这个放荡不羁的人感到欣喜,与主人一同探寻幽奇之处。
在荫凉之处时稍事休憩,渴望胜景又重新努力。
回程时,山间的气温已经变冷,草地上的露水湿湿的浸湿了我的鞋屐。
举起手,向峰峦行礼,高山的秋景再次呈现在我眼前。

“枇杷两高树”总结赏析

赏析:此诗表现了诗人游览高阳山的心情和景色,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高阳山的山川景致、植被特色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山川的向往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既有对山川景致的赞美,又有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整体描绘出一幅壮美、清新的自然画卷。

“枇杷两高树”诗句作者韩维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绦、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後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佑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於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更多...

“枇杷两高树”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