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奏阜民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归奏阜民财”出自哪首诗?

答案:归奏阜民财”出自: 宋代 张方平 《送宋秘丞赴任鄱阳》,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guī zòu fù mín cái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平

问题2:“归奏阜民财”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归奏阜民财”的上一句是: 更研轻重术 , 诗句拼音为: gèng yán qīng chóng shù ,诗句平仄: 平仄仄平平

问题3:“归奏阜民财”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归奏阜民财”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归奏阜民财”全诗

送宋秘丞赴任鄱阳 (sòng sòng mì chéng fù rèn pó yáng)

朝代:宋    作者: 张方平

萧洒武夷秀,兹人美且偲。
治经通古学,应务富时材。
盍在修书选,行须造币回。
更研轻重术,归奏阜民财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xiāo sǎ wǔ yí xiù , zī rén měi qiě cāi 。
zhì jīng tōng gǔ xué , yìng wù fù shí cái 。
hé zài xiū shū xuǎn , xíng xū zào bì huí 。
gèng yán qīng chóng shù , guī zòu fù mín cái 。

“归奏阜民财”繁体原文

送宋祕丞赴任鄱陽

蕭灑武夷秀,茲人美且偲。
治經通古學,應務富時材。
盍在脩書選,行須造幣迴。
更研輕重術,歸奏阜民財。

“归奏阜民财”韵律对照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萧洒武夷秀,兹人美且偲。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治经通古学,应务富时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盍在修书选,行须造币回。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更研轻重术,归奏阜民财。

“归奏阜民财”全诗注音

xiāo sǎ wǔ yí xiù , zī rén měi qiě cāi 。

萧洒武夷秀,兹人美且偲。

zhì jīng tōng gǔ xué , yìng wù fù shí cái 。

治经通古学,应务富时材。

hé zài xiū shū xuǎn , xíng xū zào bì huí 。

盍在修书选,行须造币回。

gèng yán qīng chóng shù , guī zòu fù mín cái 。

更研轻重术,归奏阜民财。

“归奏阜民财”全诗翻译

译文:
萧洒自然的武夷山美景,这里的人们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聪慧敏捷。他们专心治理经济,通达古代学问,致力于发展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才能。不妨在修撰经书的同时,也着手选择贤能,推行制造货币的措施。更要深入研究轻重货币的规则,以便汇报给政府,使百姓的财富得到增益。

“归奏阜民财”总结赏析

《送宋秘丞赴任鄱阳》赏析::
这首诗是张方平为送别宋秘书郎赴鄱阳赴任所作,表达了对赴任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望。诗中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秀丽景色,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也反映出主人公的美貌和才学。
首句“萧洒武夷秀”描写了武夷山的风景,表现了山光水色的宜人和宁静。接下来,“兹人美且偲”用以形容赴任之人,赞美他的美貌和才情。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物的美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感。
接下来的几句“治经通古学,应务富时材”强调了主人公的才学和能力,他通晓经史,适任当前的职务。接着,“盍在修书选,行须造币回”提到了他的工作任务,要修订书籍,制造货币。最后两句“更研轻重术,归奏阜民财”表达了他对于轻重货币的研究和管理的决心,以期为国家和百姓创造财富。
整首诗通过山水之美和主人公的才学能力,展现了送别之情和美好祝愿,表现出对他未来工作的期望与信任。

“归奏阜民财”诗句作者张方平介绍:

张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佑元年(一○三四),举茂材异等,爲校书郎,知崑山县。又举贤良方正,迁着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贤院,俄知谏院。历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复以三司使召,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英宗立,迁礼部尚书,知郓州,还爲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参知政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转徙中外,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元佑六年卒,年八十五。赠司空,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事见《东坡後集》卷一七《张文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张方平诗四卷,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乐全集》爲底本,校以清吴兴陶氏抄本(简称陶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季锡畴校本(简称季本)。又据《栾城集》等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归奏阜民财”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