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山僧不见公”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只见山僧不见公”出自哪首诗?

答案:只见山僧不见公”出自: 宋代 苏轼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僧隠峦所作题诗於其下》,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ǐ jiàn shān sēng bù jiàn gōng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只见山僧不见公”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只见山僧不见公”的上一句是: 相逢莫怪不相揖 , 诗句拼音为: xiāng féng mò guài bù xiāng yī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3:“只见山僧不见公”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只见山僧不见公”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只见山僧不见公”全诗

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僧隠峦所作题诗於其下 (huì zhōu líng huì yuàn bì jiān huà yī yǎng miàn xiàng tiān zuì sēng yún shì shǔ sēng yǐn luán suǒ zuò tí shī wū qí xià)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zhí shì wú qián qì tǔ hóng , wǔ hú sān dǎo zài xiōng zhōng 。
xiāng féng mò guài bù xiāng yī , zhǐ jiàn shān sēng bù jiàn gōng 。

“只见山僧不见公”繁体原文

惠州靈惠院壁間畫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僧隠巒所作題詩於其下

直視無前氣吐虹,五湖三島在胸中。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見山僧不見公。

“只见山僧不见公”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只见山僧不见公”全诗注音

zhí shì wú qián qì tǔ hóng , wǔ hú sān dǎo zài xiōng zhōng 。

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xiāng féng mò guài bù xiāng yī , zhǐ jiàn shān sēng bù jiàn gōng 。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只见山僧不见公”全诗翻译

译文:
直视无前气吐虹,指的是眼光高远,气度非凡,就像吐出了五彩的虹。五湖三岛都似乎在他胸襟之中,意指他心胸广阔,豁达开阔。
相逢莫怪不相揖,表示相遇时不必惊奇无措,却不相互行礼,说明这位人物态度高傲,不愿与凡俗之辈寒暄礼节。
只见山僧不见公,只见到了山中的僧人,却没有见到尊贵的官员,暗示这位人物与世无争,追求心灵的自由,不愿接触尘世的繁华。
全文总结: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气度非凡、胸怀广阔的人物。他视野高远,心胸宽广,仿佛拥有五湖三岛。然而,尽管与人相遇,他却不愿随俗行礼,只见到山中的僧人,不愿接触尘世的尊贵。整个文段透露着这位人物超然物外、追求内心自由的品格。

“只见山僧不见公”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题于惠州灵惠院壁间的一幅画作之下的,题诗写了壁画中的僧人形象。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描写僧人为主线,表达了苏轼对这幅画的欣赏之情。
首句“直视无前气吐虹”,以僧人的眼神表现出了他的直率和坚定,同时借“气吐虹”形象化地描绘出了僧人内心的宽广和高远。接着的“五湖三岛在胸中”则展现了僧人内心世界的宽广和丰富,他的胸襟宛如包含了五湖三岛的大地,充满了智慧和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表现出僧人超然的境界,他与世无争,不拘礼仪,不受世俗礼教的拘束,这是对真正佛教僧侣超越尘世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人似乎也在间接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崇敬。

“只见山僧不见公”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只见山僧不见公”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