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复过此不”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能复过此不”出自哪首诗?

答案:能复过此不”出自: 宋代 苏轼 《和陶酬刘柴桑》,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néng fù guò cǐ bù ,诗句平仄: 平仄○仄仄

问题2:“能复过此不”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能复过此不”的上一句是: 淇上白玉延 , 诗句拼音为: qí shàng bái yù yán ,诗句平仄: 平仄○仄仄

问题3:“能复过此不”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能复过此不”的下一句是: 一饱忘故山 , 诗句拼音为: yī bǎo wàng gù shān ,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能复过此不”全诗

和陶酬刘柴桑 (hé táo chóu liú chái sāng)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红薯与紫芋,远插墙四周。
且放幽兰香,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hóng shǔ yǔ zǐ yù , yuǎn chā qiáng sì zhōu 。
qiě fàng yōu lán xiāng , mò zhēng shuāng jú qiū 。
qióng dōng chū wèng àng , lěi luò shèng nóng chóu 。
qí shàng bái yù yán , néng fù guò cǐ bù 。
yī bǎo wàng gù shān , bù sī mǎ shǎo yóu 。

“能复过此不”繁体原文

和陶酬劉柴桑

紅藷與紫芋,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香,莫爭霜菊秋。
窮冬出甕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
一飽忘故山,不思馬少游。

“能复过此不”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红薯与紫芋,远插墙四周。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且放幽兰香,莫争霜菊秋。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能复过此不”全诗注音

hóng shǔ yǔ zǐ yù , yuǎn chā qiáng sì zhōu 。

红薯与紫芋,远插墙四周。

qiě fàng yōu lán xiāng , mò zhēng shuāng jú qiū 。

且放幽兰香,莫争霜菊秋。

qióng dōng chū wèng àng , lěi luò shèng nóng chóu 。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qí shàng bái yù yán , néng fù guò cǐ bù 。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yī bǎo wàng gù shān , bù sī mǎ shǎo yóu 。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能复过此不”全诗翻译

译文:
红薯和紫芋,远远地种满了四周的墙。
放一放幽兰的香气,不要争论霜菊的秋天。
在穷冬,从瓮里取出酒盎,磊落地胜过农田。
在淇水的上游有一块白玉延展,能否再超越这个境界呢?
一次饱餐忘记了故乡的山,不再思念骏马驰骋游荡。

全诗的主题主要是在描述不同的食物、花卉和景色,通过对比表达作者对于追求精神境界和超越常规生活的向往。通过种植红薯与紫芋、放幽兰香和不争霜菊秋的比喻,表达了对于简朴生活和追求高尚品质的态度。而“穷冬出瓮盎”和“淇上白玉延”这两句,则借物抒怀,寄托了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渴望超越物质生活的局限。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旅途的向往和对于自由的追求,作者希望能够忘记过去的羁绊,不再受制于常规生活的束缚,自由自在地行走在世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自由、超越平凡的人生理想。

“能复过此不”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能复过此不”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