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èr shí shǒu qí èr
颂古二十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了一 (shì le yī)

清浄行者不涅盘,破戒比丘无地狱。
天台相接到西川,总是自家亲眷属。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qīng jìng xíng zhě bù niè pán , pò jiè bǐ qiū wú dì yù 。
tiān tāi xiāng jiē dào xī chuān , zǒng shì zì jiā qīn juàn shǔ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清净行者不经历轮回转世,而破戒的比丘则不会逃脱地狱之苦。
无论是天台还是西川,总会是自己亲近的家人。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两个主要观点。第一部分强调了修行者必须保持清净,不受轮回的束缚,否则犯下戒律,将面临地狱之苦。第二部分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始终有归属感,总是把对方视为自己亲人。

这首古诗《颂古二十首 其二》是由释了一所作,表达了佛教思想与生活态度。在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主要点:
首先,诗中提到“清浄行者不涅盘”,这表现了佛教修行者的高尚品德和决心。"不涅盘"意味着他们不停止生死轮回,而是追求超越轮回的解脱。这反映了佛教中的涅槃思想,表现了修行者对解脱的追求。
其次,诗中提到“破戒比丘无地狱”,这对比了清浄行者与那些背离佛教戒律的比丘。清浄行者因为修行的正道而不会堕入地狱,而破戒者则可能面临地狱的惩罚。这强调了佛教中道德行为和戒律的重要性。
接下来,诗中提到“天台相接到西川”,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可能用以象征佛法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天台山和西川地区都是佛教传承的重要地点,这句话可能在强调佛教在这些地方的传承和根深蒂固。
最后,诗中提到“总是自家亲眷属”,这句话可能强调了佛教中的共体性和亲情观念。修行者被视为佛教大家庭的一部分,他们彼此视为亲人,共同追求佛法的道路。
标签:
- 宗教: 该诗涵盖了佛教思想和修行道路。
- 道德: 强调了清浄行者与破戒比丘之间的道德对比。
- 自然景色: 描述了天台山和西川的美丽景色。
- 共体性: 诗中提到的“亲眷属”反映了佛教共同体的观念。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了一写的《颂古二十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颂古二十首 其二》的诗:

本文作者释了一介绍:🔈

释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年十四於大云寺出家。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後师从妙湛思慧禅师。游方遍谒耆宿。後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叶梦得迎至黄蘖道场。继归卧雪峰故庐。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爲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查看更多>>

释了一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