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诗人写的关于刘昌诗,刘兴伯的诗,有关刘昌诗,刘兴伯的古诗大全

显示更多结果 (更少结果比更多结果准确)
注:由于字的前后关联、同名等问题的存在,匹配可能存在误差,请自行甄别。
  • 六合怀古诗 偃松(《光绪志》作「偃盖松」) —— 郏滂

    千年松树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
    见说瓦棺藏桧下,杜生题後定时名。
    (以上二十首均录自上海图书馆据天一阁藏本所摄胶卷明嘉靖刻本嘉三十二年黄绍文纂《六合县志》〖简称《嘉靖志》〗卷八《艺文志·诗类》。
    校以光绪癸未年刊贺廷寿纂《六合县志》〖简称《光绪志》〗卷七所录诗及光绪刊朱绪曾辑《金陵诗徵》卷三五所收诗。
    《光绪志》录十六首,缺《治浦桥》、《滁河》、《儒学旧基》、《城隍庙》四首。
    《金陵诗徵》仅收《龙池》之一、《废如归馆》二首。
    )(〖1〗《嘉靖志》题注:「《嘉定志》:偃松在牛市街,文宣王庙前,偃蹇若盖,清阴数亩。
    传云杜荀鹤所植。
    又云松下有瓦棺。
    」〖2〗《光绪志》诗末注:「古志云,松下有瓦棺。
    」〖3〗《嘉靖志》诗末注:「按以上二十首,皆郏滂诗。
    五十首,今《成化志》所载仅数首耳,余皆《嘉定志》得之,然尚未及其半云。
    」〖4〗《嘉靖志》卷首凡例云:「宋嘉定间县令刘昌诗所修志,板已劘灭,其本无传。
    近於藏书家觅得写本,据其所载,有可采者增入。
    」〖5〗《嘉靖志》卷四《秩官志》云:「郏滂,光化中为六合宰,尝作《怀古诗》五十首,敍灵岩则曰:『岩峻尝有灵瑞。
    』敍龙津则曰:『士马更戍往来。
    』若儒学、士林馆、龙池、昌市楼等处,皆有题咏。
    意滂必文彩风流之士,当时之民被和平之化矣。
    惜其政事无传,诗之存者载《诗纪》。
    」末注:「《嘉定》、《成化志》。
    」〖6〗《光绪志》卷四《官师志》云:「郏滂,光化中为六合令。
    惧文献无徵,作《怀古诗》五十首,各系以小敍,今其诗存者三十二首,惜政蹟不传。
    」〖7〗《金陵诗徵》卷三五录滂诗二首,小传云:「滂,光化中六合令,因家焉。
    」注云:「宋《嘉定六合县志》云:郏令惧棠邑文献无徵,作《怀古诗》五十首,各系以小敍,其叙灵岩曰:『岩峻尝有灵瑞。
    』敍龙津曰:『士马更戍往来。
    』士林曰:『其地业儒多宦。
    』敍寺则始於解脱,敍混成观则起於宋元。
    《嘉靖仪真志》存三十二首,至雍正乙卯六合令苏作睿《志》尚存十六首,乾隆癸卯廖抡升《志》,乃悉削去。
    唐人著作,徵文考献,何可弃也。
    」今按:嘉定、成化修《六合县志》,今均无传。
    传世者以《嘉靖志》为最早,所录二十首。
    据修志者所云,则《嘉定志》所收亦不过此数。
    《光绪志》当系自雍正《六合县志》转录,文字歧异较多,疑非源出於嘉靖《六合县志》,而系自嘉靖《仪真县志》录出。
    唐六合县辖境,明代部分归仪真县,故其诗得兼收之。
    今传《仪真县志》,似以《隆庆志》为最早,已有影印天一阁本行世,经检幷无滂诗。
    朱绪曾、贺廷寿皆清季人,皆云所存有三十二首之数,疑曾获见嘉靖《仪真县志》,俟续访之。
    滂诗除已录出之二十一首外,仅知诗题者尚有《灵岩》、《龙津》、《昌市楼》、《混城观》等,已见前录。
    )。

  • 刘兴伯黄希宋苏希亮慧力寺避暑 —— 戴复古

    何处避炎热,相期过宝坊。
    万松深处坐,六月午时凉。
    钟磬出深屋,江山界短墙。
    醉来归兴懒,留宿赞公房。

  • 苏希亮约客游刘兴伯大自在亭 —— 戴复古

    偶尔来江上,从君到酒边。
    雨晴花弄日,风定柳凝烟。
    适意共一笑,浮生无百年。
    明朝大自在,谁办载花船。

  • 敬饯刘兴伯提干之官 —— 张榘

    平生子刘子,劲气横秋霜。
    不肯作短簿,海漘驾飞航。
    棱嶒高颊颧,碧眼须眉苍。
    鶑花风月夜,锦绣倾肝肠。
    诸公盍推毂,置之白玉堂。
    筦库着此士,四海空茫茫。
    仆也客於浙,云阡凄故乡。
    退鷁岂坦率,瞽无预文章。
    乘除君晚泰,尚欲思激昂。
    年饥仅半菽,羞涩无酒浆。
    赆别祗此诗,君无诮凄凉。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