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林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稹 (lín zhěn)

    稹,(明洪武《苏州府志》卷一二作稙,《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谓《江苏志》误作稙),号丹山(《宋诗纪事》卷七四),长洲人(今江苏苏州)人。茂失子。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

  • 磐 (lín pán)

    磐,字定国,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历汀州教授,知千乘县,邵武军。以朝散大夫致仕。明嘉靖《龙溪县志》卷八有传。

  • 迥 (lín jiǒng)

    迥,字子山,罗源(今属福建)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诸科进士,授惠安簿。历金华丞,以老告退,归南华洞。着有《南华集》,已佚。清道光《罗源县志》卷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 敏功 (lín mǐn gōng)

    敏功,字子仁,蕲春(今属湖北)人。年十六,预乡荐,下第归,杜门不出二十年。...”。徽宗政和中,赐号高隠处士。有诗文百卷,号《蒙山集》;又有《高隠集》七卷...敏功集》十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事见《尚友录》卷一三、《江西诗社宗...

  • 敏修 (lín mǐn xiū)

    敏修,字子来,号漫郎,蕲春(今属湖北)人。敏功弟。有《无思集》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事见《尚友录》卷一三、《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今录诗九首。

  • 肤 (lín fū)

    肤,字硕儒,福清(今属福建)人。旦子。以荫入仕。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因元符末上书事入党籍。事见《宋史》卷三四三《旦传》,《元佑党人传》卷五有传。

  • 放 (lín fàng)

    放(一○五五~一一○九),字达本,仙居(今属浙江)人。哲宗元佑中将赴试礼部,以亲死不果,隠居东山。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五。着有诗千首,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清光绪《台州府志》卷一二一,《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 迪 (lín dí)

    迪,字吉夫,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授福州司理参军(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五一)。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知龙溪县(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五)。今录诗十九首。

  • 同叔 (lín tóng shū)

    同叔,哲宗绍圣中知增城县(民国《增城县志》卷一三)。苏轼曾称之爲奇士(《苏轼文集》卷五八《与欧阳知晦》)。今录诗四首。

  • 虙 (lín fú)

    虙(一作宓),字德祖,福清(今属福建)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九),爲常州教授。历河北路提举、开封府左司录。上章请老归。隠居大云坊,自号大云翁,卒年六十六。有《大云集》一百卷,已佚。事见《中吴纪闻》卷四。

  • 冲之 (lín chōng zhī)

    冲之,字和叔,莆田(今属福建)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八)。历御史台检法官,知临江、南康。钦宗靖康初以主客郎中使金,抗节不屈,虏居北地十余年,病卒,年七十二。《宋史》卷四四九有传。

  • 遹 (lín yù)

    遹,字述中,福清(今属福建)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徽宗宣和间知南剑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九)。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自起居郎进中书舍人...

  • 干 (lín gān)

    干,字国材,温州(今属浙江)人。徽宗崇宁初以舍法抡秀,士皆奔竞,干独闭门着书。居木榴山,因号木榴子。着有《渊通》四十八篇、《覃思》十三篇,爲邑令鲍辉称赏,已佚。清康熙《温州府志》卷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 震 (lín zhèn)

    震,字时敏(《宋史》作旉),号介甫,莆田(今属福建)人。冲之从子。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清乾...冲之传》。

  • 灵素 (lín líng sù)

    灵素(一○七五~一一一九),字通叟,温州(今属浙江)人。爲道士,善妖幻,以方术得幸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惑众僭妄,众皆怨之。在京四年,恣横不悛,斥还故里。宣和元年卒,年四十五(《历世真仙体道通监》卷五三)。《宋史》卷四六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共 190 条
林 · 姓氏介绍

一、姓氏源流
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被周武王赐以为姓,史称坚,被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姓。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支姓是当今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二、迁徙及主要分布 坚子孙在博发展繁衍。至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西周末年,苌、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 秦汉时代,在鲁国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 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后来,这支从"济南"分衍而出的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或"下邳",而颖或懋就是开基祖。 "晋安"来源于"济南",禄是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于晋安外,又有人迁居候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别在这些地方开基。另外,"下邳"传到国敏时,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姓人的开基祖。 "晋安"开创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成为天下公认的姓最大支派。 原生活在北方的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随王审知南迁,定居地福建各地,以后发展成姓较有影响的派系。成为"濂江"、"控鹤"、"陶江"、"福全后安"等支派的开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姓人,从根源上说,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去的。有些则由这些地方迁到台湾,然后再由台湾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
三、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是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是表示姓氏来源或血统所出的专用术语。在姓历史上,出现了很多郡望堂号,其中的"西河"、"济南"、"下邳"、"南安"、"晋安"、"九龙"、"十德"、"九牧"等都有较大影响。 "九龙门"和"十德堂"的来源:比干的子孙皋,在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子9人,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被人称为"九龙",他们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皋,父子10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十德堂"。 "忠孝堂"的来源:皇帝御赐的堂号,因这支姓人的史祖悦以忠孝见称而得名。 "九牧堂"的来源:唐代时,闽始祖禄的孙子披,被授太子詹一职。他先后娶三位妻子,三夫人后来生了九个儿子,9人后来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兄弟九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 在客家人中,姓的郡望还有"西河",原因为其中一支姓客家人的始祖来自西河郡[今郑州附近],其堂联为"九龙世泽 十德家声" 其来由可参见以上九龙堂和十德堂的介绍.另外一支姓客家人为"忠孝堂".在客家人历史上,还有一支氏因躲避元初对氏汉人的屠杀,被迫改姓杨,俗称"新杨",其也是氏后裔。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