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高高谁可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天意高高谁可问”出自哪首诗?

答案:天意高高谁可问”出自: 宋代 楼钥 《陈文恭公挽词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tiān yì gāo gāo shuí kě wèn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2:“天意高高谁可问”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天意高高谁可问”的上一句是: 辅政惟先振纪纲 , 诗句拼音为: fǔ zhèng wéi xiān zhèn jì gāng ,诗句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

问题3:“天意高高谁可问”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天意高高谁可问”的下一句是: 坐令邦国叹云亡 , 诗句拼音为: zuò lìng bāng guó tàn yún wáng ,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天意高高谁可问”全诗

陈文恭公挽词 其一 (chén wén gōng gōng wǎn cí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楼钥

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
谢傅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
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
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táng yú qiān zǎi dào chóng guāng , yì yì yuán chén rèn zàn xiāng 。
xiè fù fēng liú guān jiāng zuǒ , jìn gōng wēi yù bǐ fén yáng 。
zhé chōng céng bù láo shēng sè , fǔ zhèng wéi xiān zhèn jì gāng 。
tiān yì gāo gāo shuí kě wèn , zuò lìng bāng guó tàn yún wáng 。

“天意高高谁可问”繁体原文

陳文恭公挽詞 其一

唐虞千載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贊襄。
謝傅風流冠江左,晉公威譽比汾陽。
折衝曾不勞聲色,輔政惟先振紀綱。
天意高高誰可問,坐令邦國歎云亡。

“天意高高谁可问”韵律对照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谢傅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天意高高谁可问”全诗注音

táng yú qiān zǎi dào chóng guāng , yì yì yuán chén rèn zàn xiāng 。

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

xiè fù fēng liú guān jiāng zuǒ , jìn gōng wēi yù bǐ fén yáng 。

谢傅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

zhé chōng céng bù láo shēng sè , fǔ zhèng wéi xiān zhèn jì gāng 。

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

tiān yì gāo gāo shuí kě wèn , zuò lìng bāng guó tàn yún wáng 。

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天意高高谁可问”全诗翻译

译文:

唐朝和虞朝这两个朝代的道统流传了一千多年,重彰其辉煌的文化。才德兼备的元臣任赞襄展现着勃勃的朝气。赞美了当时风华绝代的傅雷,他在江左地区享有盛名;晋公,指的可能是晋国的贤臣,其威名可以与汾阳公比美。折冲(指的是名将岳飞)曾经不靠声色的诱惑,而是通过辅政来振兴纲纪,推动国家的发展。天意高深莫测,谁能得知其中的缘由,只能坐看国家的兴衰变迁,令人慨叹。

“天意高高谁可问”诗句作者楼钥介绍: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乾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谥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更多...

“天意高高谁可问”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