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除此恶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若除此恶习”出自哪首诗?

答案:若除此恶习”出自: 宋代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九》,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ruò chú cǐ è xí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2:“若除此恶习”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若除此恶习”的上一句是: 分别心复起 , 诗句拼音为: fēn bié xīn fù qǐ ,诗句平仄: 仄平仄仄仄

问题3:“若除此恶习”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若除此恶习”的下一句是: 佛法无多子 , 诗句拼音为: fó fǎ wú duō zǐ ,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若除此恶习”全诗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九 (nǐ hán shān shí dé èr shí shǒu qí jiǔ)

朝代:宋    作者: 王安石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zuó rì jiàn zhāng sān , xián tā bù shǒu jǐ 。
guī lái zì huǐ zé , fēn bié yì fēi lǐ 。
jīn rì jiàn zhāng sān , fēn bié xīn fù qǐ 。
ruò chú cǐ è xí , fó fǎ wú duō zǐ 。

“若除此恶习”繁体原文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九

昨日見張三,嫌他不守己。
歸來自悔責,分別亦非理。
今日見張三,分別心復起。
若除此惡習,佛法無多子。

“若除此恶习”韵律对照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若除此恶习”全诗注音

zuó rì jiàn zhāng sān , xián tā bù shǒu jǐ 。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guī lái zì huǐ zé , fēn bié yì fēi lǐ 。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jīn rì jiàn zhāng sān , fēn bié xīn fù qǐ 。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ruò chú cǐ è xí , fó fǎ wú duō zǐ 。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若除此恶习”全诗翻译

译文:
昨天我见到了张三,因为他不守自己的本分而感到厌恶。
回到家后我反思自己的责任,认识到分别也是不合理的。
今天再次见到张三,分别之情又重新涌上心头。
如果能除去这种恶习,佛法中的烦恼就会减少。



总结:

诗中表达了主人公对张三的不满,指责他不守本分。主人公在思考之后意识到分别之情也是不合理的,然而在再次见到张三时,分别之情又重新产生。最后,诗人提到如果能消除这种恶习,就能减少烦恼。整首诗旨在通过对张三的评判,表达了对人们产生烦恼的根源的思考。

“若除此恶习”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其九》表现了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的主题。诗中以张三为代表,描写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疏远,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悔恨。
首节写诗人昨日见到张三,因为张三不守己而有所嫌恶。这里“守己”可以理解为不守规矩、不守道义,意味着张三的行为不当,让诗人感到不满。但在归来之后,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责备,认为分别并非理性的行为,也许过于苛责了他人。
接下来的两节中,诗人再次见到张三,但他已经对分别心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认识到若要消除这种恶习,就要摒弃过于苛责他人的行为,这与佛法的教导相符。这表现了诗人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希望通过改善自己的心态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若除此恶习”诗句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更多...

“若除此恶习”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