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例占郎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近例占郎宿”出自哪首诗?

答案:近例占郎宿”出自: 宋代 李石 《送程荣州被召二首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jìn lì zhàn láng sù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2:“近例占郎宿”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近例占郎宿”的上一句是: 眼转隔重湖 , 诗句拼音为: yǎn zhuǎn gé chóng hú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

问题3:“近例占郎宿”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近例占郎宿”的下一句是: 频年已守符 , 诗句拼音为: pín nián yǐ shǒu fú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近例占郎宿”全诗

送程荣州被召二首 其二 (sòng chéng róng zhōu bèi zhào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李石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chū chù rén qíng yì , hán xuān jié wù shū 。
jiǎo qīng tān yuǎn lù , yǎn zhuǎn gé chóng hú 。
jìn lì zhàn láng sù , pín nián yǐ shǒu fú 。
shèng shí rén yǔ dì , chǐ yī fèi zhāo hū 。

“近例占郎宿”繁体原文

送程榮州被召二首 其二

出處人情異,寒暄節物殊。
脚輕貪遠路,眼轉隔重湖。
近例占郎宿,頻年已守符。
盛時人與地,尺一費招呼。

“近例占郎宿”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近例占郎宿”全诗注音

chū chù rén qíng yì , hán xuān jié wù shū 。

出处人情异,寒暄节物殊。

jiǎo qīng tān yuǎn lù , yǎn zhuǎn gé chóng hú 。

脚轻贪远路,眼转隔重湖。

jìn lì zhàn láng sù , pín nián yǐ shǒu fú 。

近例占郎宿,频年已守符。

shèng shí rén yǔ dì , chǐ yī fèi zhāo hū 。

盛时人与地,尺一费招呼。

“近例占郎宿”全诗翻译

译文:

出处人情奇异,寒暄礼仪各有差异。
脚步轻盈,急于赶路,眼神转移,眺望着遥远的湖泊。
近来常常在郎宿驻足,已经多年遵守规矩。
盛世之时,人与地相辅相成,尽管一尺之地的代价也需细心招呼。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地方风俗和人情变化的观察,以及对守旧传统的坚持与尊重。诗中通过轻盈的脚步和转移的目光,展现了旅途中的好奇心和向往心。在不同地方停留,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暗示着对多样性的尊重。同时,诗人提到“占郎宿”和“尺一费招呼”,反映了守旧传统和规矩的重要性,无论在盛世还是平凡的日子里,都需要细心地坚守,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古人对人情世态的敏锐洞察和价值观的体悟。

“近例占郎宿”诗句作者李石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历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近例占郎宿”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