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汉寿城春望 > 汉寿城边野草春

“汉寿城边野草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汉寿城边野草春”出自哪首诗?

答案:汉寿城边野草春”出自: 唐代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àn shòu chéng biān yě cǎo chūn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问题2:“汉寿城边野草春”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汉寿城边野草春”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汉寿城边野草春”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汉寿城边野草春”的下一句是: 荒祠古墓对荆榛 , 诗句拼音为: huāng cí gǔ mù duì jīng zhēn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汉寿城边野草春”全诗

汉寿城春望 (hàn shòu chéng chūn wàng)

朝代:唐    作者: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hàn shòu chéng biān yě cǎo chūn , huāng cí gǔ mù duì jīng zhēn 。
tián zhōng mù shù shāo chú gǒu , mò shàng xíng rén kàn shí lín 。
huá biǎo bàn kōng jīng pī lì , bēi wén cái jiàn mǎn āi chén 。
bù zhī hé rì dōng yíng biàn , cǐ dì huán chéng yào lù jīn 。

“汉寿城边野草春”繁体原文

漢壽城春望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荆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纔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汉寿城边野草春”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汉寿城边野草春”全诗注音

hàn shòu chéng biān yě cǎo chūn , huāng cí gǔ mù duì jīng zhēn 。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tián zhōng mù shù shāo chú gǒu , mò shàng xíng rén kàn shí lín 。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huá biǎo bàn kōng jīng pī lì , bēi wén cái jiàn mǎn āi chén 。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bù zhī hé rì dōng yíng biàn , cǐ dì huán chéng yào lù jīn 。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汉寿城边野草春”全诗翻译

译文:
春天来了,汉寿城边野草丛生,那荒祠和古墓前面正长满荆榛。
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
经过雷电轰击,华表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仅可辨认。
不知什么时候又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到那时,这里又会成为南北交通的要津。

注释:
①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
②荆榛:荆棘。
③牧竖:牧童。
④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
⑤陌:田间小路。
⑥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
⑦才见:依稀可见。
⑧东瀛:东海。据《神仙传·麻姑》记载,“麻姑谓王方平日:自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⑨要路津:交通要道。


“汉寿城边野草春”总结赏析

赏析:

  这首诗虽然极力地描绘了汉寿城遗址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但是格调毫不低沉。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框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荒芜、破败的景象,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次。

  首联的出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产生联想,如果汉寿不是一片芜城,还象当年那样人烟辐辏,无比繁华,春日迟迟,一派生机的话,诗人怎么会用城边野草刚刚发芽来描绘它的春色呢。首联对句勾勒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独没有人烟。正因为此,诗人用“对”字组合起来的柯、墓、荆、榛之类愈多,便使人愈感荒凉。

  颔联虽有“牧童”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予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于陌止。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盼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

  颈联清楚地告诉人们汉寿城今非昔比,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败不堪了。当年指示路途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半残,纵横的断碑,通体蒙尘,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华,今朝破败,尽在残缺华表,断裂石碑中显露了出来。诗人不惜耗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这样的破败和荒凉,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的。

  从这首诗的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谈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诗人认为:兴和废不是永恒的,不变的;而是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的。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样,是具有朴素辩证法观点的。


创作背景:

  此诗为作者贬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时作,作者想起登临古城的所见所感,想见沧海桑田的巨变,唏嘘不已,便写下了这首诗。联系诗人一向关心国计民生的创作背景:,可知这不是一时的即兴之作,而是长期感情积淀的爆发,在怀古的表象背后,蕴含着对已然“四海为家”的大唐江山的深深忧虑。

“汉寿城边野草春”诗句作者刘禹锡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爲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爲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爲十二卷。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爲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爲十二卷。更多...

“汉寿城边野草春”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