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汤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悦 (tāng yuè)

    悦,陈州西华人,本姓殷,文圭之子。仕南唐,官学士,历枢密使、右仆射。元宗时,淮上用兵,书檄教诰皆出其手。诗五首。

  • 洙 (tāng zhū)

  • 悦 (tāng yuè)

    悦,即殷崇义,陈州西华(今属河南)人。文圭子。南唐保大十三年(九五五)进士(明万历《池州府志》卷三)。官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入宋,避太祖父名讳,易姓名爲悦。尝预修《太平御览》。《南唐书》卷二三、《十国春秋》卷二八有传。今录诗六首。

  • 夏 (tāng xià)

    夏,仁宗皇佑三年(一○五一)知泉州(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六)。

  • 七 (tāng qī)

    七,名不详。泗州秀才,与强至同时。事见《祠部集》卷七《再和都官见答》。

  • 乂 (tāng yì)

    乂,哲宗元佑二年(一○八七)知乐清县(明永乐《乐清县志》卷七)。

  • 乔年 (tāng qiáo nián)

    乔年,字寿隆,丹阳(今属江苏)人。东野从子。博学工文,秦桧欲馆致之,不可。晚年以对策入等,授迪功郎,韶州推官,未赴,老於家。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五。

  • 思退 (tāng sī tuì)

    思退(?~一一六四),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知政和县,试博学宏词科,除秘书省正字。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十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太平兴国宫。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复相。一意主和,与张浚不协。二年,金背约进兵,忧悸死。《宋史》卷二七一有传。

  • 莘叟 (tāng shēn sǒu)

    莘叟,字起莘,汀州宁化(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爲饶州推官。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汀志》。今录诗三首。

  • 起岩 (tāng qǐ yán)

    起岩,字梦良,贵池(今属安徽)人。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进士。知营道县,秩满归。宁宗开禧初通判徽州,寻又奉祠归(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有《诗海遗珠》、《论语义》,已佚。事见明嘉靖《池州府志》卷七。

  • 巾 (tāng jīn)

    巾,字仲能,号晦静,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东北)人。中兄。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清光绪《重修江西通志》卷二二),授繁昌簿(《西山文集》卷二七《送仲能之官繁昌序》)。历制置司干办官。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主白鹿书院教席(《游宦纪闻》卷一○)。

  • 中 (tāng zhōng)

    中,字季庸,号息庵,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东北)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淳佑三年(一二四三),召试馆职,官至工部侍郎。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清同治《安仁县志》卷二五。今录诗三首。

  • 志道 (tāng zhì dào)

    志道(?~一二五八),字东野,丹阳(今属江苏)人。入茅山爲道士,赐号灵宝先生。理宗宝佑六年卒。事见元《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清光绪《丹阳县志》卷二四有传。

  • 汉 (tāng hàn)

    汉(一二○二~一二七二),字伯纪,号东涧,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东北)人。理宗淳佑四年(一二四四)进士,授上饶县主簿,以荐改信州教授兼象山书院山长。十二...

  • 仲友 (tāng zhòng yǒu)

    仲友,号西楼,初名益,以字行,後更字端夫,一字损之(《浩然斋雅谈》卷中),吴(今江苏苏州)人。学诗於周弼。有《北游诗集》,已佚。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七八。今录诗六首。

共 26 条
汤 · 姓氏介绍

一、寻根溯祖
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为成
1、成,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他本居于毫,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棗商朝,定都于毫。由于他能够,死后被谥为成。其后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氏。是为河南氏。
2、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祸及,于是又改子姓为姓。
二、迁徙分布
姓系承于商,故姓最早的发祥地应该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至纣王亡国,其国都先后有7次迁徙,即商时定都毫(今河南商丘县北);至仲丁时,迁都于嚣(今河南荥泽县西南);河禀甲时,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县西);祖乙初时,迁都于耿(今山西河津县南);后再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县);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师县西),改国号殷,称为殷商;到武乙时,再迁都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直到纣亡。因此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国各地,但至秦汉之际,姓却主要以古时的中山河范阳两郡所辖之境为其繁衍中心。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的姓人家,应该大多来自此地。汉文帝时,隆的玄孙得新自开封迁至晋陵(今江苏常州),其子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姓将佐自光州固始(今属河南)随从前往,在福建定居。宋代,氏主要分布于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宋时有秋浦(今安徽贵池)人殷崇义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得名讳,改姓名为悦。明代,氏有迁入今广东、广西者。从清康熙时开始,广东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以后再尤台湾迁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洲等地。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
四、历史名人
显祖:明朝戏曲家、文学家。因触怒权贵,被劾归里。之后居家二十余年,精心研究词曲,专事著述,写成《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和:明代初年开国功臣。因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授封信国公。明太祖朱元璋谋解诸将领兵权时,首先上书归返故乡。
贻汾: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致秀逸,兼工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撎来鲾。
 厘:元代理论家。精通古代文物和书画鉴赏,著有《画鉴》1卷。
世澍:清代诗书画家。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书学米芾。
克宽:明朝抗倭名将。曾屡败倭寇于温州、奉化、宁海、宝山、苏州、松江、海丰,后为广东总兵。
天池:铁画家(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相传,他受邻居萧云从的影响比较大,是铁画的创始人。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