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邵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大震 (shào dà zhèn)

    大震,字令远,安阳人,与王勃同时。诗一首。

  • 昇 (shào shēng)

    昇,中宗时人。诗一首。

  • 真 (shào zhēn)

    真,成德军李窦臣书记也。窦臣子惟岳,倚田悦,拒命,真切谏,不从,兵败,召真议归顺。悦遣扈岌来责,惟岳惧,斩真以谢。後王武俊表其忠,赠户部尚书。诗一首。

  • 偃 (shào yǎn)

    偃,贞元中进士。诗一首。

  • 楚苌 (shào chǔ cháng)

    楚苌,字待伦,闽县人。贞元十五年进士第,官校书郎。诗一首。

  • 谒 (shào yè)

    谒,韶州翁源县人。少爲县吏,令怒,逐去,遂截髻着县门,发愤读书。工古调,释褐赴官,不知所终。诗一卷。谒 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 士彦 (shào shì yàn)

  • 拙 (shào zhuō)

  • 景 (shào jǐng)

  • 拙 (shào zhuō)

    拙,字拙之,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雁门(今山西代县)人(《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三)。由南唐入宋,就应制科,有司以闻,未诏而卒。有诗三百篇,曰《庐岳集》,又有手钞史传文集三百卷,均佚。事见《南唐书》卷二二、《十国春秋》卷二九。

  • 奕 (shào yì)

    奕,字日华,桂阳(今广东连县)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解褐阳主簿,曾以光禄卿出使交州。真宗大中祥符初,知兖州。四年(一○一一),改知广州。卒年六十三(《连州志》卷七)。

  • 焕 (shào huàn)

    焕,淳安(今属浙江)人。真宗咸平三年(一○○○)童子科进士,累官至金部员外郎(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二)。

  • 炳 (shào bǐng)

    炳,号白云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乐全集》卷三○《荐举炳》)。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杭州富阳县尉。秩满归隠,筑白云楼而居。因上时政机要策三篇除秘书省校书郎,知义乌县,不赴。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 必 (shào bì)

    必,字不疑,丹阳(今属江苏)人。仁宗景佑五年(一○三八)进士(元《至顺镇江志》卷一八)。爲上元主簿、国子监直讲。进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出知常州、高...

  • 雍 (shào yōng)

    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雍诗,以张蓉镜,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

共 53 条
邵 · 姓氏介绍

一、 姓氏源流
氏的姓源较为纯正,主要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二、 迁徙分布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动的一些情况。
三国时,魏有乐丞登,河南人;吴有节义之氏畴。晋代有安阳人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南齐有武陵人荣兴,八氏同居。唐代校书郎楚苌为闽县人。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宋、明时期,氏还分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2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3 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堂号】
1 安乐堂:宋时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2 姓又以博陵为堂号。
四、 历史名人
1 长蘅:武进人(今属江苏),清代诗人。
2 齐焘:江苏昭文人,文学家。
3 普涵:今浙江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尔雅注》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尔雅正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4 雍: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祖先为河北范阳人。幼随其父古迁居河南共城苏门山下,后在苏门聚众讲学,创办“太极书院”
。三十岁时又居家迁至洛阳天津桥畔。并与居住在洛阳的退辞宰相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结为好友,研讨学问,评议时政,期间屡次拒绝朝廷的录用。他根据《周易》八卦,创立“象数之说”,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是永恒不变的,而天地万物则有消长和终结
,循环变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5 伯益:著名学者。
6信臣:东汉时任南阳太守,九江寿春人。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7 林:青州刺史。
8 兴: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将领。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