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康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有为 (kāng yǒu wèi) 清代

    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

  • 海 (kāng hǎi) 明代

    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共 17 条
康 · 姓氏介绍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故称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结武庚(商纣王后裔)和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平定。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叔统治,并改封叔为卫君,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叔。叔把卫国治理得很好,声誉日益上升,到周成王亲政时被举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死后谥号是"",其后便有以谥号为氏,或以封邑为氏,称氏。史称姓正宗。
2、汉代时,西域居国派遣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表示对汉朝皇帝的诚心,那位王子到达我国后就在河西落脚待诏,后来就定居河西,其后子孙以国为姓,称氏。到隋唐时,这个位居东亚的国家仍然存在,被称为国。
3、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为避其名讳,令"匡"氏改为音近的""氏。
4、突厥(公元6世纪在今新疆境内的游牧部落,西魏时建立政权,隋之前疆域最广)族中有姓。
二、迁徙分布 氏最早的发源地是叔被封的卫国,在今河南省的东部、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一带。卫国定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东北),后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至秦代,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在陕西、山东两省形成了早期姓两个大的族派。魏晋之际,又有河西氏迁入蓝田(今属陕西)。至唐代,姓已散居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新疆、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姓南迁始于三国以前。唐初,有姓渡江南迁到江苏、浙江一带。唐玄宗时有灵州人(今宁夏灵武县)植封天山县男(今新疆托克逊县东北),其孙日知,举家南迁浙江省绍兴县定居。北宋初,蔚州人(今河北蔚县)从征入蜀,后定居四川;同时,氏还有迁至福建者。明代,江西泰和、湖南邵阳、广东顺德等地均有姓人物载入史册,说明氏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闽、粤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会稽堂":唐朝时有志睦,身材魁梧,善于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平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会稽郡公。姓因以"会稽"为号。 氏还以"京兆"为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时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首。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北)。三国魏时置郡名。
东平郡:汉时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所在无盐(今山东省东平东)。南朝宋时改为郡。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汉顺帝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四、历史名人
茂才:茂才、茂林兄弟二人为朱元章手下大将,明朝建国后,封弟弟在山东青州府为衡王,建衡王府。
僧会:三国时高僧。世居天竺。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247年到建夜,孙权为之建塔,因始有佛寺,于是江苏佛法始兴。
泰:三国时吴国人,为中国早期远行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约在公元226年和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曾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数十个,并曾在扶南会见天竺(今印度)使臣,归国后撰有《吴时外国传》。
再遇:北宋大将,曾为宋太祖立下了开国战功,氏自此显达当朝。
昆仑:西域国人,唐代琵琶演奏家,德宗贞元时有"长安第一手"之称。
与之:南宋时人。高宗时因上"中兴十策"而闻名。他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纯以农业为主,按口授田,自力耕织,平均分配生活资料,无私有制,无战争和剥削,反映了一种乌托邦思想。著有《昨梦录》。
海:明代文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为"前七子"之一。所作杂剧、散曲、诗文集多种。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