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向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瓒 (xiàng zàn)

    瓒初事孟知祥爲行军司马,後累加仆射。

  • 敏中 (xiàng mǐn zhōng)

    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开封(今属河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历知制诰、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咸平元年(九...

  • 传式 (xiàng chuán shì)

    传式(?~一○六一),开封(今属河南)人。敏中次子。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以工部郎中知越州。至和元年(一○五四),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嘉佑六年,卒(《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一九○)。今录诗二首。

  • 宗道 (xiàng zōng dào)

    宗道,字元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权御史台推直官(《宋会要辑稿》刑法五之二四)。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以职方郎中权发遣广济河都大辇运司公事(同上书食货四五之一)。今录诗四首。

  • 宗旦 (xiàng zōng dàn)

    宗旦,字公美,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宗道弟。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以都官员外郎权广东转运副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五、卷二○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权京西路转运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二一)。今录诗二首。

  • 子諲 (xiàng zǐ yīn)

    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 (xiàng)

  • 子贲 (xiàng zǐ bēn)

    子贲,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知安福县。事见清同治《安福县志》卷七。今录诗二首。

  • 滈 (xiàng hào)

    滈,字丰之,开封(今属河南)人。高宗绍兴间知萍乡(清康熙《萍乡县志》卷四)。有《乐斋词》。今录诗四首。

  • 郎中 (xiàng láng zhōng)

    无传。

  • 雪湖 (xiàng xuě hú)

    无传。

  • (xiàng)

    --字丰之,曾任县令。有《乐斋词》。

  • 希尹 (xiàng xī yǐn)

    --

  • 子諲 (xiàng zǐ yīn)

    --(1085-1152)字伯恭,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清江)人,号芗林居士。元符时,以恩荫补宫。南渡初,统兵勤王。高宗朝,官至徽猷阁待制、户部侍郎。晚知...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

  • 子堙 (xiàng zǐ yīn)

    --主要作品有:鹧鸪天(有怀京师上元)

共 16 条
向 · 姓氏介绍

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名,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为姓,遂成姓。
2、 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姓的一支。
3、 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音bì),字夫,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亦姓,成为氏。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
"中和堂":后汉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老子》和《易经》。自己穷得吃不饱,穿不暖,别人送给他的东西,他留够自己用的,别的仍退还给人家。他常常说"富不如贫,贵不如贱"。在儿娶女嫁之后,他出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淑均堂":蜀汉将军宠,为中都督。诸葛亮对后主夸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三、 历史名人
海明(?-613):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原为扶风(今陕西凤翔)僧人,自称"弥勒"出世。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追随者数万。后转战于扶风、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之间,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
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士壁(?-1261):南宋名将,字君玉,常州(今江苏常州)人,绍定进士,官至大理卿直龙图阁。元兵南下,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壁率兵赴援。士壁数立战功,升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元兵围城,士壁聚力固守,力战退之。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后因奸相贾似道妒忌其功,被诬告杀害。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他和兄弟五人到老也住在一起,十分友爱。
一、寻根溯祖 出自子姓。
(1)朝鲜谱太原谱:商纣王有个叔叔名胥余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县东),称为箕子。纣王即位不久,箕子见他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就叹息道:"用了象牙筷,就要用玉杯来配,然后就会追求其他的珍奇物品,这就是奢华享乐的开端呀!国君一讲究享乐,国家怎么能搞得好呢!"后来纣王果然越来越荒淫残暴。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听得不耐烦,干脆把他关起来了。周武王灭商以后,放出箕子,并他请教如何才能得到商民的拥护,箕子认为应当施行仁政,用安抚的手段来争取民心。武王要封箕子为官,但是箕子不愿做周的臣子,就出走到辽东,建立了朝鲜国。箕子的子孙中有个叫仲的,有封地在于,他将国名"鲜"字和封邑名"于"字合成"鲜于"二字为姓,称鲜于氏。
根據《太原鮮于氏世譜》,朝鮮的鮮于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滅。《朝鲜鲜于氏奇氏谱谍》:“武王克殷,箕子耻臣周,走之朝鲜,殷民从之者五千人。
(2)(阆中)渔阳郡鲜于氏大成宗谱:·····洯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传十四世而生汤,伐夏放桀、即天子位,以武功成号、曰成汤。传三十世而生箕子,箕子名胥余、为纣庶兄、官父师、······武王克殷、王访问箕子、箕子以洪笵九畴陈之、武王遂封箕子於朝鲜。箕子生二子,箕山、箕殷。乃迁居鲜虞国(中山国,河北真定),其支食采于此、以国为氏,生鲜虞申,故其始祖也。
二、郡望分布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渔阳郡:战国时燕国置郡,秦汉沿之。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战国时齐国有名人鲜于世通。东汉有度辽将军鲜于辅。孝子鲜于文宗,渔阳人,年七岁丧父。父以种芋时亡,至明年芋时,对芋呜咽,如此终身。姊文英适荀氏,七日而夫亡,执节不嫁。及母卒,昼夜哭泣,遂丧明。北朝有领军大将军渔阳人鲜于世荣。唐代有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渔阳人,居四川南部县。宋鲜于侁字子骏,鲜于赤之子,阆中人。文彦博《送子骏朝议归阙诗》:“为有仙才生阆苑”。侁于仁宗时进士及第,历任通判绵州,利州转运使判官,京东西两路转运使,知扬州,拜左谏议大夫,集贤殿修撰,知陈州 。元代诗人、书法家鲜于枢,北京人,官至太常侍典簿。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