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刘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言史 (liú yán shǐ)

    言史,邯郸人,与李贺同时。歌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冀,王武俊奏爲枣强令,辞疾不受,人因称爲枣强。後客汉南,李夷简署司空掾,寻卒。歌诗六卷,今编一卷。

  • 氏媛 (liú shì yuàn)

  • 禹锡 (liú yǔ xī)

    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

  • 元淑 (liú yuán shū)

  • 氏瑶 (liú shì yáo)

  • 洎 (liú jì)

    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初授都督府长史。贞观中,拜给事中,转治书侍御史。性疎峻,敢言,累官散骑常侍。太宗尝宴羣臣,赐飞白字,或乘酒争取於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帝笑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牀。”後迁侍中,被谮赐死。集十卷,今存诗一首。

  • 孝孙 (liú xiào sūn)

    孝孙,荆州人。弱冠知名,与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绍、庾抱、庾自直、斌等登临山水,结爲文会。武德初,历虞州录事参军,补文学馆学士。贞观中,迁太子洗马,撰《古今诗苑》四十卷。集三十卷,今存诗七首。

  • 禕之 (liú yī zhī)

    禕之,字希美,常州晋陵人,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爲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元万顷等皆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又密令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则天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官名改易,爲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垂拱中,赐死。集七十卷,今存诗五首。

  • 怀一 (liú huái yī)

    怀一,瀛州司法,拜右台殿中侍御史。诗一首。

  • 允济 (liú yǔn jì)

    允济,《纪事》作元济,字允济,洛州巩人。少与绦州王勃齐名,举本州进士,累除着作佐郎。尝采摭鲁哀公以後至战国爲《鲁後春秋》,表上之,迁左史,兼直弘文馆。垂拱中,献《明堂赋》,拜着作郎,擢凤阁舍人。中兴初,坐二张昵狎贬官,後爲修文馆学士卒。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 友贤 (liú yǒu xián)

    友贤,高宗时人。诗一首。

  • 知几 (liú zhī jǐ)

    知几,後名子玄,以词学知名。弱冠举进士,授获嘉主簿。证圣中,诏九品以上各言时政,知几上陈四事,词甚切直。累迁左史,擢凤阁舍人。景龙初,转太子中允,仍修...

  • 幽求 (liú yōu qiú)

    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临淄王入诛韦庶人,幽求预参大策,是夜所下制敕百余道,皆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睿宗即位,行尚书右丞,迁吏部尚书,拜侍中。开元初,改尚书左右仆射爲左右丞相,乃以幽求爲左丞相。後坐怨望,贬卒。诗一首。

  • 昇 (liú shēng)

    昇,德威之後。能文章,善草隶,官中书舍人。诗一首。

  • 庭琦 (liú tíng qí)

    庭琦,开元时人,终雅州司户。诗四首。[唐]明皇时人。官万年尉。开元八年(七二o)上禁约王公不令与外人交结,庭琦数与岐王范饮酒赋诗,拙为雅州司户。能精书学。《旧唐书·岐王范传、书史会要》

共 494 条
刘 · 姓氏介绍

关于姓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史称氏正宗,这就是陕西氏。 二是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这就是河南氏。 三是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邦的重用,邦称帝后,赐姓氏,其后保持此姓;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姓的。   
氏迁徙分布  
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姓开基始祖为汉时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姓为汉文帝之子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氏多出自匈奴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长沙定王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氏为广陵王之子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氏为后汉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氏出自匈奴族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氏为临怀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秀7世孙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建。  

【堂号】
1、彭城堂:这是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相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藜照堂: 汉代的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向。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氏历史名人  
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启 (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彻(前156一前87),即汉武帝。西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