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元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在庵主人 (yuán zài ān zhǔ rén)

    在庵主人,失其名。淳熙辛亥(当作绍熙辛亥,公一一九一)曾游桂林华景洞,作《石堂歌》。事见《金石续编》卷一九。

  • 掔 (yuán qiān)

    无传。

  • 好问 (yuán hào wèn)

    好问:(1190――1257)字欲之,忻州人,金时...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好问避居家乡,专事着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人撰写金史,多取材于此。--

  • 绛 (yuán jiàng)

    --

  • 问好 (yuán wèn hǎo)

    --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黄河九天上)摸鱼儿(问世间)摸鱼儿(问莲根)

  • 鹏 (yuán péng) 明代

共 36 条
元 · 姓氏介绍

一、姓氏来源  
1. 姓之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姓氏,最具体的证明,就是殷商名臣铣。关于铣,清代学者张澍在其所著的《姓氏五书》上曾有介绍说:“帝乙废弃立受辛,太史铣据法力争,是商代即有氏。”由此可见,姓的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
这位以识之明而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铣,自然是后世氏最早的始祖。不过,他并不是氏的唯一始祖,因为,到了周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卫国又分别出现了两支姓;南北朝之际,改姓为的外族更至少有3支以上,使得姓的来源多端,血缘方面也不甚单纯。
2.《风俗通》:“魏武侯公子之邑,其后为氏。”这一支氏,出现于距今大约2200年以前,春秋时的魏国,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所建,则这一支氏,自然也是姬姓的黄帝子孙了。当时的氏邑,据考证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氏县,换言之,该地即为此支氏的最初发源之地。
《韵会》:“左传有卫大夫喧。”——这一支姓,也是周文王的后裔,其发源之地亦为河北、河南一带。
3. 《魏书高祖纪》:“后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氏。”——这一支氏,是鲜卑族的后代,在汉末的魏晋之后,我国南北分立,鲜卑族的拓跋氏曾经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传到考文帝之时,崇尚汉族文化,于公四九六年下诏改姓为,并且迁都于洛阳。因此,后来这一支源自鲜卑族的氏,就活跃于河南一带,并且世代汇为当地的望族,能人名士辈出。
4.《魏书官氏志》:“纥骨氏,是云氏,均改为氏。”——这两支外族的氏,后来繁衍的人数较少,主要亦活动于我国北方。
由以上的分析看来,我国的氏,虽然头绪众多,但仍可归划为两大主流:一支为汉族的周文王之后,一支则为后来被汉族所同化的鲜卑族拓跋氏之后,他们的最初活动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这一点,从历史上许多姓名人的籍贯,也可以猜得佐证,譬如,唐代的大诗人稹与名臣结,就全是河南人。
二、郡望堂号  
汉置河南郡,现在河南省洛阳市。
三、历代名人  
1、结——字次山。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天宝进士。他继承陈子昂反对六朝骄俪文风,致力于古文写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有《浪说》7篇、《漫记》7篇等。  
2、稹——字微之。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年,对策举制科第一。任左拾遗。早期反对权贵宦官,但后转而依附宦官。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乐府,两人齐名,世称白;诗称和体。著有《氏长庆集》100卷,今存60卷。所作传奇《会真记》,记张生与崔莺莺之事,为后来《西厢记》所本。终年52岁。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