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清代中朝三十九家题赠刘大观诗文辑略(二)

清代中朝三十九家题赠刘大观诗文辑略(二)

来源: 网络 发表日期:2020年08月20日

邵福亮




  【崔靖】
  崔靖,男,汉族。笔名“龙眠山客”、“左耳”。1954年生。祖籍山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四川省硬笔书协会员、成都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国际启功书画艺术研究会评审委员、四川正阿中华书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岳麓诗社社员。自幼承家教,临池四十余载。楷书以颜柳为范,后转行草,兼涉篆隶。尤其钟爱米芾、王铎的行草书,直追王羲之、王献之,曾受当代书法名家林散之和启功先生的指教。书作融多家书技之长,风采俊拔,神完气足,独具一格。书法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及省市书法展赛金、银、铜和优秀奖项。书法作品多次入编书法典册,主要有《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博览》、《当代书画艺术名家新作大典》、《现代书画艺术名家翰墨藏典》、《当代书画名家珍品集》等。有专著《书法漫谈十讲》。诗词、散文等在省、市报刊杂志和部分网站均有发表。
  我为《玉磬山房诗(文)集》影印版题签
  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今河北邱县人。与刘墉同根同祖。乾隆时拔贡。曾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出任广西永福县知县。四十八年(1783)调补天保县令。五十九年(1794)赴辽海任开原县令。嘉庆元年(1796)升宁远州知州。直到1803年升观察,离开关东,回到帝都。嘉庆十一年(1806)放河东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务,二署山西布政使。十五年(1810),为弹劾前山西巡抚彭龄,“以上书抗论罢官去”。刘大观工诗,自成一家,是当时高密诗派的中坚人物。善文,曾为曹雪芹的好友敦诚的《四松堂集》写过跋。为盛京将军晋昌《且住草堂诗稿》作过跋或序。为尚鎔《持雅堂诗集》作过序。他跟翁方纲、王文治、洪吉亮等大家名宦过从甚密。据《清人诗集叙录》载:“(刘大观)撰《玉磬山房文集》刊于嘉庆十六年,《诗集》刊于嘉庆二十年。”
  有幸结识河北邱县文联支部书记、作协主席、刘大观研究会会长邵福亮先生。他为了邱县名人刘大观先生的研究和资料的收集以及诗文品注,倾注了多年的心血。研究会根据收集到的山东图书馆所藏《玉磬山房诗文集》十卷本和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玉磬山房诗文集》十七卷本为底本,准备先出版影印善本《玉磬山房文集》和《玉磬山房诗集》。还拟出版《玉磬山房诗文集》(品注珍藏版)。
  国庆节前夕,邵福亮先生发函给我,让我为《玉磬山房诗(文)集》题签。承蒙抬爱,诚惶诚恐。10月1日晚,夜不能寐,凌晨一时,沐手铺纸,写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终于选得几幅可用。10月2日电邮发给邵先生。10月3日,邵先生来信,言《诗集》题签基本已定,另让按行书再写《文集》题签,以成姊妹篇。10月4日,又是夜半猛醒后,再不能入睡。凌晨三时,又写了将近一小时,方得比较满意之作两幅。10月5日,发给邵先生。10月8日。邵先生发来封面小样。至此,我对所写题签虽不甚满意,但如释重负。从心灵上得到了一种安慰。那就是,毕竟为研究刘大观先生诗文集出了一点应尽的微薄之力。
  作于2008年10月10日
  朴茂雄健见风神
  ———浅赏刘大观书法作品
  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行十(刘十),别号斥邱居士。河北省邱县邱城人,乾隆丁酉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初仕广西永福县令,署理融县、象州、马平、贺县,调补天保。丁忧,服阙,先委治承德,旋补开原县知县,升宁远州知州,捐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豫三省盐务,二署山西布政使。他和刘墉同根同祖,是续《红楼梦》作者程伟元的好友,也曾给曹雪芹的好友敦诚的《四松堂集》写过跋,还曾为盛京将军晋昌《且住草堂诗稿》作过跋或序,为尚镕《持雅堂诗集》作过序,他跟翁方纲、王文治、洪亮吉、王昶、江藩、吴锡麒、钱大昕、钱杜、潘焕龙、乐钧、法式善、吴嵩梁、张问陶、杨芳灿、章玉森、吴玉松、符葆森、吴云等大家名宦过从甚密。生于乾隆癸酉四月初五日戌时,卒于道光甲午三月二十三日,得寿八十有二。工诗善书,萧闲刻峭,卓然自立。是当时辽东地区最著名的诗人之一、高密诗派的中坚人物。著有《玉磬山房诗文集》十七卷。
  2008年11月,从河北省邱县文联的邵福亮先生处,得刘大观书法作品照片两幅。其一为“行草条幅”。内容如下:
  “华原嗜酒工画,隐居终南、太华之间,揽其云烟变幻。兴之所至,尽寄于毫素。千岩万壑,造化无穷。暑日阅之,如挟纩也。 星渠老长兄属大观”(钤印:引首“心迹喜双清”;名章:“刘大观印”、“正孚”。)
  其二为“行书中堂”,内容如下:
  “塞外水之雄,大凌兼此地。当其泛滥时,万夫莫能治。急溜怒于虎,长篙其杀刺。其尤猛悍者,厥维春之季。层冰一夜开,力可杀赑屃。其余鳞介族,琐琐不足议。今来殊不然,枭张化坦易。蹄涔复几许?骎骎行车骑。斜风漾靴纹,余波弄逸致。是何后与前,恭倨迴然异?譬彼豪横儿,晚年人纯粹。戾气已消除,美德无弗备。卓哉周孝侯,自是人中瑞。此言问河伯,如拟类不类?  慎庵先生属徐少府懋哉索书拙什。观心仰久矣,每以不得奉教为怅。兹以《句骊河》一篇用献丑劣乞,郢雪幸甚。松岚刘大观”(钤印:引首“心迹喜双清”;名章:“刘大观印”、“海门”。)
  刘大观的“墨宝”照片得之弥久,常将照片置于案牍,不时把玩,品其笔墨风韵。孰料邵福亮先生多次嘱托,让对刘大观的“墨宝”进行品评。我本人对先贤刘大观先生,除了敬仰和崇拜外,仅对其诗文有所浅薄了解。由于才疏学浅识薄,在书法领域只是个爱好者而已。对刘大观的书法作品,仅仅只能停留顿足在欣赏阶段,万万不敢有品评之念。经不起邵先生多次催促,无奈之下,只得冒昧大胆谈些浅陋的学习欣赏感想。
  清代的众多文人,受“馆阁体”影响甚深。但刘大观的这两幅书作,无论“行草”,还是“行书”,字里行间,难以看到和觅出有“馆阁体”的任何影子。常言道:“字如其人。”从刘大观的人品来看,为人正直端严,品格杰出。又博学多识,通今博古。做官,留有嘉声;填诗作文,尽是珠玑。从他的书法来看,用笔迅捷利落,一丝不苟,沉着淡定。起收转折周详,无一懈笔。点画笃实,几近笨拙板实。转折处提毫调锋,重按急转,变化自然从容。点画疾徐随意,任情挥洒,丰富多变,起伏提按,摇曳生姿。字形大小自然,因字成形,错落跌宕。笔致灵动,爽劲利落,圆劲流媚,凝重深厚。细微处足显精神,朴茂雄健见风神。
  由于看不到原件,对刘大观的用笔精微之处,难以欣赏。但就照片整体来欣赏,刘大观书作风格多元,古拙而不拘,正而不散,别有一番奇恣意态,呈松龄鹤寿之象。其书作取法较驳杂。想要细究出于哪家哪派,还不甚明了。依其秉性,本身不愿仰仗他人鼻息,不愿囿于某一家数。但归根结底,从其笔墨挥洒之处,还是源于魏晋兼博学多涉,以性情为本,不染时习,融有多家之长,深得魏晋风韵。古来诗书不分家,刘大观诗文颇丰,精品甚多。从书法作品作品中也足能体味其胸有沟壑,尽见其学养高深。其书作灵动中见慎密,凝重中得纤巧。笔锋凌厉,筋骨劲健;字字朴实平白,一如其诗文,绝少修饰。大小错落,彰显气度。章法绵密,若满目天星,温润祥和。书卷气蓊蓊郁郁,扑面而来。面对其书作,如见其正襟危坐,提笔濡墨,任情挥洒,心手两忘,浓郁与轻巧形成的节奏之状,犹如聆听一曲轻快欢娱的乐章。
  纵观刘大观先生的一生,其官声诗文名气远远大于其书法,在清代有关书法史的资料文献中,难以看到有对“刘大观”的任何记载。今天,我们欣赏和研读其书法作品,不仅对增进了解刘大观先生有所补益,就是填补清代书法史资料,也是一项颇有意义的事情。谨以此献给刘大观研究会。并请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书界同志予以斧正。
  (2009年1月2日于成都)
  次韵刘大观《次张芥航韵诗》

  ●赵津铭[354]
  近日,从邱县邵福亮先生处得刘大观《玉磬山房诗集》十三卷,读后,倍感亲切。刘大观为清代著名诗人,其诗无须后人妄评,吾等也实在难以完全洞彻诗人之城府。然而,邵先生主持刘大观研究会,约我为其加瓦。在诗之卷十三中读到刘大观次韵张芥航《兰阳工次,夏夜书怀》诗六首,提到张时任河督,并对张的人品与治水功绩倍加赞赏,提到很多史实。在网上查阅张芥航,看到一篇《清代高官墓现身长安》,中有“墓志铭还提及有关防汛治河等水务事宜,可见‘大河渐深……黄水倒流’等字样,反映了当时洪水漫溢肆虐成灾的危情。”文中说张芥航为“通晓文史饱学之士”,深为王籍看重,并亲手为张刻制墓志铭,可见其人。纵观刘大观诗集,亦多次提到张,可见两人关系实在不一般。常言物以类聚,其中也折射出刘大观的人品。有感于此,成诗六首,步其韵。
  情随足迹宦游行,赈济灾荒逐六庚。
  骤雨频繁成大患,赑风疾迅作寒声。
  寻来佳句人无寐,思缚鼍龙梦有情。
  但使清诗哀国计,愿将热血济民生。
  日日沉心解意来,相参青史得初开。
  孤灯横扫茫茫惑,老树频遭滚滚雷。
  诗韵言微藏雅意,汛防事大靠良才。
  书斋博纳游丝远,笔触风轻破厚埃。
  风中岸柳又飘绵,大义诗文两荷肩。
  岭外山云常慧耳,几前笔墨但追贤。
  政坛游目难存己,学海归身肯怒天。
  窃引松岚为挚友,凭栏远眺览群川。
  仕禄无常不肯营,清辉照影得心衡。
  沉思经史翻然悟,遍索诗文奋力行。
  自处蓬扉春柳绿,神游南陌夏荷盈。
  诚忧国计劳心瘁,辗转孤芳忘辱荣。
  风月寻常几度刊?行程不顾择经纨。
  青丝带去济民意,白发携来清水官。
  半世沧桑成大义,一生诗句写忠肝。
  灯前独对琳琅卷,玉磬何忧逝水寒。
  高才今日已成波,欲赋新词索旧歌。
  窗格观云随乐舞,鬓斑成雪逐年多。
  痴求遗忘身中累,罔顾清闲梦里和。
  又见狂潮翻作浪,固堤不再怕天河。

  【李桂生】
  李桂生:男,1935年生于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东关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现已退休。爱好广泛,对琴棋书画、诗词散文都感兴趣。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河北诗词协会会员、邯郸诗词楹联协会理事、邱县清江诗社社长。著有诗集《惜余集》、长篇小说《苦瓜》等。
  咏刘大观
  平步青云有政声,抗疏被黜隐蒿蓬。
  才高八斗诗传世,百代骚坛显大名。
  刘大观研究会的不懈追求 研究课题选精尖,底蕴丰实有百难。史志简约稀似璧,诗文散佚渺如烟。收集资料工程巨,寻找知音道路艰。历尽坎坷终不悔,攀登无懈到巅峦。
  题邵福亮报告文学《鲁豫有约刘大观》之后 为寻资料苦奔波,多日辛劳漫述说。豫北行来经世面,鲁东走罢历坎坷。预期未果勿遗憾,收获既存也当歌。雷雨声声即赞许,我闻此事付吟哦。
  刘大观研究功德无量
  大观名士未虚传,书法诗文俱不凡。
  为官清正堪称颂,交友广博善结缘。
  书卷遗存泽后世,墨迹沦落散民间。
  今番成立研究会,功在将来利眼前。
  隆重纪念刘大观逝世一百七十五周年
  失怙少年意志刚,囊萤映雪苦读忙。
  入闱应试文拔萃,出仕当官誉远扬。
  秉政倾心民众乐,为国刺贪宦运亡。
  胸怀坦荡居乡野,吟诗作赋铸辉煌。

  【吴希文】
  吴希文,1969年11月生,祖籍浙江江山市,1995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现为天津大学研究生。
  七律二首
  己丑春节,收到河北省邱县刘大观研究会会长邵福亮君寄赠刘大观《玉磬山房诗文集》及新年贺诗喜而赋二律致谢。
  其一
  爆竹喧天旧岁辞,迎新喜读大观诗。
  烟霞岁月耽骚雅,江海风涛看弈棋。
  独辟三山言旷邈,身藏四海境瑰奇。
  百年玉磬遗编在,想见梅开欲满枝。
  其二
  千里关心自不疑,故乡骚垒赖君支。
  乡贤德望今贤继,人事悲欢世事知。
  万卷撑肠出傲岸,一春争势到梅枝。
  嘤鸣相召廉泉处,共盼春风遍野时。

  【邵福亮】
  凭吊刘大观祖宅故址
  院中古枣树,逢春郁葱葱。久驻君祖地,不见卿家影。
  临风故交意,对酒新知情。露重日出前,更深鼓三更。
  疑是仙翁来,惊来幻一梦。始祖刘彦实,建文初迁行。
  七世累君辈,代有循吏名。嘉遇按察使,名宦祠供奉。
  祖父刘士缙,天柱后荣经。父亲刘曰燮,坐堂衙桐城。
  妹婿李平山,赴任同出京。四弟大均公,满城丰润令。
  妇兄张牧村,握符怀庆城。君家名大观,永福发诗兴。
  天保后开原,又行宁远令。五年权河东,罢官客怀庆。
  根在此处系,花开四飘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诉刘家世,可有知音听?苔花怯生生,狂蜂乱嗡嗡。
  谒刘大观墓
  戊子仲夏凉似秋,我拜君墓三尺丘。
  诗文十七卷血泪,读来字字皆离愁。
  五岁失母君不幸,祖母恩养二十秋。
  插香祭母发宏愿,金榜题名壮志酬。
  岭外蛮笛永福美,芳山烂漫天保秀。
  漓江归棹音低回,七千里程悲扶柩。
  叠遭丁忧君心苦,连逢阴雨破屋漏。
  对月水浮吴门舟,照花风摆金陵柳。
  开原古塔今犹在,闲云两载牵君袖。
  八年握符宁远州,名教惠政传民口。
  候职两载江南游,何止苏杭与扬州?
  邗上溪清流君影,月下风雅几师友?
  恩命殿授河东道,五十六岁举一子。
  可怜禹都命不永,可叹娇儿短促寿。
  二署山西布政使,铜章墨绶一纸休。
  嘉庆巡幸五台山,废员接驾情殷厚。
  客居河南怀庆府,济源也曾生圹购。
  六旬前近十儿女,君近古稀无一有。
  原配王氏早年逝,周氏邵氏又撒手。
  皇天有情天亦老,后土无义泪亦流。
  六十九岁弄一瓦,七十弄璋又一首。
  隔年又添七十二,妻妾悄问羞不羞?
  侍姬李氏功劳大,弄璋弄瓦续君后。
  感佩继配张氏女,慈惠贤淑宅仁厚。
  太行山麓樵夫客,皆成蓬门座上友。
  人过七十古来稀,君得遐龄逾九九。
  扬州牌坊蕃釐观,刘郎泼墨占鳌头。
  天宁寺里三圣塔,中天一柱浓墨透。
  我谒君墓无祭品,君正食鱼黄鹤楼。
  湘花图卷谁挥题?快雨亭王文治叟。
  湘花吟
  吴中周氏女,苏州俏佳丽。刘十负奇气,纳之为侍姬。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嵩梁贺新郎,松岚命见礼。
  兰雪惊且奇,湘花赠为字。画兰代小照,潘榕臬笔执。
  石溪看桃花,吴郎夫妇诗。湘花挑锦字,绝代似此稀。
  文治王梦楼,绣诗楼歌之。风雅骚坛词,诗佛咏其事。
  江南题咏众,纤纤题六诗。才高天犹妒,花艳蜂蝶厉。
  缱绻复缱绻,无儿亦无女。大观近古稀,湘花付水去。
  二百年不久,一段缘不易。情订三圣塔,泪洒天宁寺。
  夜梦刘大观松岚翁
  戊子嘉平温似春,己丑新正寒如冬。
  上元尚无雨雪意,廿四飘飞夜不停。
  曩者策骞访彰德,此夜驭鹤入余梦。
  皓眉银髭三千丈,赤日白云四五层。
  手撰西华登山杖,头罩东岳遮雨篷。
  亮叩头拜翁逊让,交未半面契三生。
  翁有奇气负四海,九州徧闻玉磬鸣。
  我无诗才似江郎,蚍蜉撼树枉自雄。
  幸有通儒雪中炭,亦有显爵砥砺情。
  伏祈文曲锡鸿恩,赐我翁才半零星。
  翁闻吾言笑不语,戒尺连敲鼓三更。
  梅津斋里泪涔涔,缥缈阁外雾腾腾。
  --------------------------------------------------------------------------------
  [①]明府:唐以后,多专用以称县令。
  [②]原载光绪丙戌(1886)仲夏刊刻的李怀民《石桐先生诗钞》之《回帆集》。
  [③]原载光绪丙戌仲夏刊刻的李怀民《石桐先生诗钞》之《还山集》(下)。
  [④]原载光绪丙戌仲夏刊刻的李子乔《少鹤诗钞》之《宾山续集》。
  [⑤]原载光绪丙戌仲夏刊刻的李子乔《少鹤诗钞》之《少鹤飞集》。
  [⑥] 此诗原载晋昌《戎旃遣兴草》卷二。由莫金勇先生友情提供书影,特此鸣谢。
  [⑦]晋昌自注:“主人有‘话雨书室’,属余题额。”
  [⑧]此诗原载晋昌《戎旃遣兴草》卷二。由莫金勇先生友情提供书影,特此鸣谢。
  [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⑩]刺史:清代用作知州的别称。
  [11]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12]刘嘉遇(1578—1633),字时隆,邱城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河南偃师县知县,后升为山西按察使。卒后祭祀于乡贤祠。
  [13]进士:明清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14]偃师:市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部,伊、洛两河及陇海铁路横贯。古称西亳,为汤都。《名胜志》:“周武王伐纣回,偃息师戎于此,故名。”古迹有古亳邑、商城遗址、滑国故城、二里头文化遗址、杜预墓、玄奘故里等。
  [15]按察使:官名。清代亦设按察使,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为正三品官。清末改称提法使,简称臬司。
  [16]天柱:县名。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沅江上游清水江流域,邻接湖南省。明置县。名胜有金凤山、三棒岩。
  [17]荣经:县名。在四川省中部偏西、青衣江流域。秦置严道县,唐改置荣经县。以界内有荥、经二水在县左右,故名。古迹有唐代云峰寺、严道古城遗址。
  [18]桐城:市名。在安徽省安庆市北部。合九铁路经过境内。春秋时为桐国。隋置同安县,唐改桐城县。1996年改设市。名胜古迹有六尺巷、吴樾故居、姚莹墓、张英墓、披雪瀑。据陈传万先生及门弟子张娟诲函:“《桐城续修县志》(民国庚辰年重印)第六卷职官表知县一栏里查到:乾隆丙申  四十一年   刘曰燮山东邱县人监生。去职时间未查到确切记录,但四十二年知县是位赵姓的贡生,由于字迹模糊,无法辨认,此人的姓名、籍贯尚不清楚。”特此鸣谢!
  [19]泾县:在安徽省东南部、青弋江流域。汉置县,以泾水得名。境内云岭有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茂林为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地。名胜古迹有荷花塘、宝胜寺、桃花潭、章家渡。
  [20]明经: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试经义。清代用作对贡生的别称。
  [21]观察:清代对道员的尊称。唐代于不设节度使处设观察使,为州以上长官。后人因分守、分巡道员也管辖府、州,就借用以称一般道员。
  [22]黄霸(?—前51),西汉大臣。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习律令。宣帝时,任扬州刺史、颖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为当时第一。后为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后世将他与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称为“龚黄”。
  [23]翰林院:官署名。明代始将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沿明制设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所属职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翰林。其在南书房行走者,一般皆为翰林出身,官衔称南书房翰林。
  [24]阳湖:今江苏常州。
  [25]原载洪亮吉《卷施阁诗》卷十八。
  [26]洪亮吉自注云:“诗为翁学士方纲所删,凡稍渉绮语及饮酒诸诗,皆不录入。”
  [27]洪亮吉自注云:“君一子一女,皆君没后为之婚嫁。”
  [28]穿云:即穿云关,处于商周之间最中央的关隘,在五关之中地势最高,也号称云中城。穿云关的西北面是黑晶区;穿云关的西南面是黄晶区;穿云关的东北面是绿晶区;穿云关的东南面是红晶区;上古时期,有四种水晶的守护神在这里守卫,所以留下了许多的天然矿石奇迹。穿过绿晶区向北就是轩辕坟;穿过黄晶区向南就是绝龙岭;走过绿晶区和红晶区中间的水晶桥就到了封神之中最为出名的五关之一——潼关。
  [29]列真:犹言众仙人。道教称得道之人为真人。
  [30]周湘花:刘大观的簉室周氏。
  [31]女史:女官名。《周礼·天官》属下女史掌王后礼仪。《周礼·春官·世妇》属下女史掌书写文件。《汉书·外戚传》:“顾女史而问诗。”后也用作对知识女性的尊称。
  [32]原载《袁枚全集·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二》第51页。
  [33]借用湘花词句。
  [34]灵岩山,一称砚石山。在江苏省吴县市木渎镇西北。花岗岩山丘。海拔182米。山顶有灵岩寺,传说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的馆娃宫遗址。还有灵岩塔(原多宝塔)、响屧廊、吴王井、西施洞、琴台等古迹,西南麓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合葬墓。
  [35]原载《袁枚全集·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二》第51页。
  [36]寻芳记得两回经:陈基。
  [37]十万人家散列星。独鸟拖云埋树白:金逸。
  [38]乱峰挟雨过湖清。篱荒新笋延邻院:陈基。
  [39]春瘦孤花冷静瓶。剩有高台娱远目:金逸。
  [40]素娥:古代传说中嫦娥的别称。
  [41]谁弹琴与素娥听:陈基。
  [42]内阁侍读、学士、大兴翁方纲撰并书丹篆盖。1973年秋河北省邱县邱城西街出土,1988年5月26日征集,汉白玉质,郭臣、唐金兰上交,1994年5月15日入邱县文物保管馆,国家二级文物,规格79×78×17厘米。
  [43]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左临清州(今属河北邯郸市)邱县邱城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任奉天宁州知州,官至山西河东道,二署布政使。《湖海诗传》云:“松岚诗萧闲刻削,有卓然自立于尘埃。”有《铜鼓书堂遗集》、《玉磬山房诗钞》。此札见于《复初斋文集》稿本(影印本)第十四册,第3815页。
  [44]吴江:市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南部,西滨太湖,邻接上海市和浙江省。古迹有退思园、垂虹桥。
  [45]《晚晴簃诗汇》卷95:“李楘,字沧云,江苏长洲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进士。”嘉庆五年(1800)二月,授奉天府丞。有《惜分阴斋诗钞》。其《读韦左司诗》:“恬澹本性情,下笔便高洁。常能参妙化,自得养生术。我读韦公诗,一生无滞郁。旷然任吾天,言动由真率。渊明后一人,冲虚亦朴实。《唐书》考新旧,无人为撰述。诗人失传多,惟公不当佚。自公为卫郎,意气近豪侠。折节复读书,至味归清绝。一麾出守郡,随处留诗别。真机舒性灵,淡然天籁发。扫地坐焚香,习静神无夺。岂必求神仙,何用更学佛。开元至贞元,百余十岁月。人皆见公容,精神不衰竭。有诗送太白,无与少陵笔。或者未识面,踪迹天涯阔。清景忆平生,空山求隐逸。晏起望青天,园林爱藏拙。应知养主事,诗外无他物。神来有化工,终身无疢疾。千秋秉至诚,梦想依归切。”
  [46]原载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六。
  [47]翁方纲自注:“予自济南往青州,欲拜渔洋墓而未果。”
  [48]《其二》,由柳向春先生友情提供,特此鸣谢。
  [49]翁方纲自注:“君有姬人,绣《石溪看花〉诗卷。昨吴生兰雪书吴下女士金逸题此绣卷六诗,以寄梧门学士,编入《诗话》也。”
  [50]原载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九。
  [51]翁方纲自注:“予编次仲则诗在癸卯冬,诺沈既堂观察之属也,故有沈东阳句。洪稚存编修为仲则作《行状》,弁于集前,故用洪玉甫编山谷诗事。”
  [52]原载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一。
  [53]缣:双丝的淡黄色绢。《释名·释采帛》:“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染兼五色,细致不漏水也。”《淮南子·齐俗训》:“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
  [54]光启:885年三月至888年正月,唐僖宗的年号,共计4年。
  [55]峡山寺: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
  [56]原载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五。
  [57]翁方纲自注:“去腊,姚秋农使粤,归言:寺壁予旧题幅后,和者甚众。”
  [58] 《道园学古录》:50卷,虞集(1272—1348)撰。是研究元代中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史的一部重要的元人文集。集中保存着大量有价值的碑、铭、墓志、行状、传、记、序、题跋、制诏等史料,内容丰富,为史学工作者所借重。
  [59]原载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五十六。
  [60]羼提:羼提尊者即羼提菩萨,译作忍辱。又称羼提仙人,又作羼提波梨、羼提比丘。为佛陀于历位修菩萨行,成满忍辱行时佛陀于因位修菩萨行,成满忍行时之名。《佛名经》卷十七在列举应当礼敬的十方大善萨时,将他列在首位。
  [61]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简称宁)史称南朝六朝,简称六朝,也作六代;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简称六朝。
  [62]腹笥: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说起他聪明,就如颜子渊闻一知十;论起他饱学,就如虞世南五车腹笥。”
  [63]半豹:典出《晋书·殷仲文传》:“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一说这是傅亮的话。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袁豹字士蔚,好学博闻,多览典籍。后以“半豹”谓读书不多。
  [64]全牛:整个一头牛。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65]虞集(1272—1348),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升任国子助教。仁宗时,任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惠宗即位后,他谢病回乡,至正八年(1348)卒,享年七十七岁。
  [66]杨基(1326—?),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元末,曾入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67]蜀江:蜀郡境内的江河。唐刘禹锡《竹枝词》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68]章江:即赣江、赣水,为赣江的古称,著名的豫章十景之一就有“章江晓渡”,南昌历史上也曾被称之为“章江城”。
  [69]迦叶:全名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迦叶是他的姓。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在佛弟子中年高德劭,称为大迦叶。因严格遵守“十二头陀行”(戒律规定的苦行),故称“头陀行第一”。传说当时佛教经籍没有手写本,全凭口诵记忆,释迦涅槃后第一次佛教结集“三藏”时,为召集人兼首座。中国禅宗又说他是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
  [70]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四。
  [71]之:犹“与”。和。
  [72]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五。
  [73]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六。
  [74]澹冶:淡雅明丽。清厉鹗《东城杂记·皋园》:“翠竹翛然,古梅澹冶。”
  [75]刘大观自注云:“谓兰雪。”晞发:晒发使干。常指高洁脱俗的行为。《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76]法式善自注云:“松岚久官县尹。”
  [77]《明一统志》卷四十五会稽郡下:“蕙风阁在府治西。宋殷浩建,与曲水相接,有若阁道,当时西园之胜,蕙风擅其半。”
  [78]法式善自注:“壬寅(1782)秋,余于积水潭,集诸诗人看《荷绘图》。分韵,兰雪诗先就。今举嘉宴,感触前游。”
  [79]袁双榕:诩文。
  [80]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十一。
  [81]指刘大观。
  [82]法式善自注:“松岚句。“
  [83]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十五。
  [84]岁稔:年成丰熟。唐白居易《泛渭赋》序:“上乐时和岁稔,万物得其宜。”《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盖逢岁稔,共乐时康。”《宋史·食货志上三》:“﹝绍兴﹞十三年,荆湖岁稔。米斗六七钱,乃就籴以宽江、浙之民。”
  [85]姽婳:娴静美好貌。宋玉《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86]差差:犹“参差”,不齐貌。
  [87]淰淰:散而不定貌。杜甫《放船》诗:“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一说凝滞貌。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8]王秋水,名祖昌,字子文,号西溪,别号秋水,此人才华出众,善书诗文,主持正义,乐于助人。他在中石桥村猪龙河大桥南的一个土堆上,建立一座亭子,名曰:“秋水亭”,常在此处读文吟诗,著书立说,著有《秋水亭诗集》、《秋水亭文集》,可惜现已失存。济南巡抚铁保,乃秋水同窗好友,极为投机,交往甚厚。刘大绅也喜欢舞文弄墨,遂与救命恩人王秋水结为文坛挚友。
  [89]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十五。
  [90]负笈: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马非百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箧’对文,是说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固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三辅,学‘五经’,积十余年。”唐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孙中山《中国之革命》:“满清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欧、美、日本者日众。”
  [91]襆被:〈书〉用袱子包扎衣被准备行装。唐宋之问《桂阳三日述怀》诗:“载笔儒林多岁月,襆被文昌事吴越。” 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卿若愿往,我先观其家可居,即襆被而往,作一月盘桓。”
  [92]朱鹤年(1760—1834),江苏泰州人,畊砚田斋笔记作维扬(今江苏扬州)人,侨寓北京。与朱昂之、朱本时称三朱。幼工书、画,九岁为寺僧作山水小幅,州牧见之曰:“此子当为画传。”及壮,贫无以养亲,遂以钱八百缠腰,徒步北上,鬻画以为旅食。入都后画理益精,山水有石涛风,王学浩称其意趣闲远,不染时习。颜其居曰画龛。法时帆自号诗龛,朱殆与声气相敌。马秋药、张船山尤引重之。画士女、人物、花卉、竹石靡不佳。偶过舒铁云斋见唐稚川所作破被篇,即作破被图并系以诗。铁云自作长诗纪之。并于万柳堂补种柳树,友人出都,辄写芦沟折柳图送行。喜结纳,曾救人于死,人皆乐与之游。朝鲜人喜其画,且重其品,有悬其像而拜之者。道光十三年(1833)为阮元作山水图,又作梅石山茶图,又仿沈周山水图。卒年七十五。
  [93]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十五。
  [94]原载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十六。《怀远诗六十四首》其十八。
  [95]没齿:一辈子;终身。《论语·宪问》:“没齿无怨言。”明沉鲸《双珠记·人珠还合》:“我颓龄罹彼百凶,甘没齿煢煢寡终,何期儿女封。”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有遯世无闷,嚣然自得以没齿者矣。”
  [96]袚濯:洗濯。
  [97]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一。
  [98]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三。
  [99]中元: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100]俶装:整理行装。《后汉书·张衡传》:“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李贤注:“俶,整也。”《陈书·虞荔传》:“必愿便尔俶装,且为出都之计。”
  [101]偻指:屈指而数;屈指。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偻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 清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偻指来归十无四。”
  [102]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四。玉松,即吴云,字润之,号玉松,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九日生,道光十七年(1837)十二月初八日卒。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山东道监察御史、河南彰德府知府。有《醉石山房诗文钞》。事具王赠芳《慎其馀斋文集》卷八《晋封通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玉松吴公行状》。
  [103]廉泉:据《南史·胡谐之传》记载,南朝宋时,梁州<今安康地>范柏年因事拜见明帝,明帝说到广州的贪泉,就问柏年:“卿乡复有此水否?”柏年曰:“梁州惟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明帝又问:“卿宅在何处?”柏年曰:“梁州惟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明帝又问:“卿宅在何处?”柏年曰:“臣所居廉、让之间。”因有这个故事,廉泉让水遂成为乡里风土淳厚的专誉之辞。后来不少雅士以此自励,甚至作为居室名号。
  [104]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
  [105]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五。
  [106]两京: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北京。
  [107]林朴园内兄:芬。
  [108]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七。鹾使:清代盐运使的别称。清龚自珍《书金伶》:“江南尚衣、鹺使争聘名班之某色人。”
  [109]金仙:十二金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弟子: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 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110]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七。张问陶自注:“(刘大观)时年五十八,始得子。并闻来春又有征兰之喜。”
  [111]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七。
  [112]河东: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黄河经此作北南流向,本部位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113]獬豸: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114]岱顶: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是南天门,自南天门至玉皇顶之间的一片山头为“岱顶”。“岱顶一棵草,草小力自少,人世多渺茫,百年终又了。”
  [115]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补遗》卷四。
  [116]丰神:风貌神情。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丰神雅淡,识量宽和。”宋韩玉《水调歌头·上辛幼安生日》词:“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清吴骞《扶风传信录》:“翠云偕姊妹十人来,皆丽色艳粧,丰神冶逸。”范烟桥《唐伯虎的故事·梅花梦》:“科头跣足,发挽双髻,鹑衣百结,可是丰神却是清朗飘逸。”
  [117]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补遗》卷四。
  [118]李坦,字宇泰,一字平山,四川重庆府长寿县人。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初四日生,嘉庆十九年(1814)五月二十四日卒。以捐纳知县,历知浙江富阳、乌程县,台州、宁波、杭州府,山东青州、河南陈州、开封府,浙江杭嘉湖道,署浙江按察使。事具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十八《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李公墓志铭》。李坦为大观堂妹婿。据民国《邱县刘氏族谱》卷三,大观从父曰烺“生女三。长适四川举人、邱县知县李公汝堂长男、浙江杭嘉湖道坦,次与姐同适李公坦。”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十八《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李公墓志铭》云李坦“元配吕恭人、继配刘恭人,先公卒。继配刘恭人,簉室喻孺人。”
  [119]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补遗》卷四。
  [120]说项:唐代杨敬之看重斯项,赠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斯项”的句子。后来用“说项”指替人说好话或说情。明张羽静《寄刘仲鼎山长》:“向人恐说项,何地可依刘?”
  [121]《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后因以“嘤鸣”比喻朋友同气相求。刘孝标《广交绝论》:“嘤鸣相召,星流电激。”
  [122]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补遗》卷四。张问陶自注:“时松岚为开原令。”
  [123]丰镐:是丰京和镐京的统称,周朝的都城。早在周文王之时,为向中原地区拓展,就在沣渭间筑设丰京;周武王继位,再建镐京,历时300年。
  [124]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
  [125]戴敦元(1767—1834),字吉旋,号金溪,开化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初年(1796),任刑部主事,总办秋审处,秉公审理太史杨某等冤案,从轻处理。所审无纵无滥。三年(1798),出任山西主考。六年(1801),续修《大清会典》,任副总纂。二十四年(1819),任高廉兵备道,轻车微服上任,至赴粤要道南壕镇(今属江苏苏州)暂住,与粤商交往,秘密查访粤地风情及官吏、盗匪情况。道光元年(1821),任江西按察使,延请深谙刑事属吏协助,不数月清积案4000余件。二年(1822),升任山西布政使,单车赴任,轿夫馆人不知其为大官。山西藩署有官吏私分“重头银”陋规,敦元赴任后革除。三年(1823),署湖南巡抚,年底回京任刑部侍郎。十二年(1832),任刑部尚书,同僚非公事不予接见。所治狱案均合乎情理法令。阅案牍如读书,过目不忘。吏有误引律条,或枉法徇私,即予纠正,老吏惊服不敢欺骗。帝有所询,常援引律例,百无一误,上下敬服。任官40年,居不废职,行无异趣,有诺必践,简而寡营。逝世仅遗几架书籍,几幅画,几间旧房,数亩薄田而已。赠太子太保,谥简恪。平生爱好天文历法、数学,著有《九章算术方程新式》,审定罗士琳《勾股弦三事拾遗》及《演元九式》两书。另著有《古今体诗集》。
  [126]马履泰(1746—1829),字叔安,一字定民,号菽庵,又号秋药,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官太常寺卿。与梁同书友善。性潇洒,工诗,善谐谴,爱花木嗜生果。以文章气节重于时。书宗唐人,古劲似李邕。中岁作画,涉笔即工,盖由学问、书法中来。山水苍率沈厚,自言:“吾画伹能作丑树顽石,自率胸臆,不悦时眼。”著秋药庵集。卒年八十四。事具《墨林今话》、《蝶隐园书画杂缀》、《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
  [127]桂馥(1736—1805),《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作(1733—1802),《艺林年监》作(1736—1806),今依《清代碑传文通检》。字冬卉,一字未谷,号雩门,别号肃然山外史,晚称老苔,一号渎井,又自刻印曰凟井复民,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云南永平知县。学间刻苦,于石考据之学。翁方纲、阮元极推之。篆刻、汉隶雅负盛名。愈小愈妙,其八分书论者以为百余年来第一。暮年始好写生,别饶古韵。间作墨竹一丛,苍苔数点,意趣横逸。在陈道复、徐渭之间。钱杜尝舆讨论,谓画中惟点苔为难,故自号老苔云。有说文义证、缪篆分韵、续三十五举、晚学集、清朝画品。卒年七十,一作七十一。兼能山水,宗倪、黄。事具《墨林今话》、《广印人传》、《清画家诗史》、《桐阴论画》、《松轩随笔》、《迟庵随笔》。
  [128]赵怀玉(1747—1823),字亿孙,号味辛,江苏武进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卒于宣宗道光三年,年七十七岁。乾隆三十年(1765)春,高宗四巡江、浙,奏赋行在。四十五年,又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出为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署登州、兖州知府。丁父忧归,遂不复出。李廷敬延葺《宋辽史详节》,阮元、伊秉绶复延《葺扬州图经》。后主通州石港讲席六年,诸生极爱戴之。怀玉性坦易,工古文词;诗与孙星衍、洪亮吉、黄景仁齐名,时称“孙、洪、黄、赵。”著有《亦有生斋文集》五十九卷,续集八卷,《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129]原载张问陶《船山诗草补遗》卷五。
  [130]渟:水积聚而不流通。《史记·李斯列传》:“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
  [131]指淳于髡(约前386—前310), 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前349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政治思想上,他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战中,鲜明地表现了他这一立场。司马迁称赞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所著《王度记》今已失传。司马迁《史记》说他“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并将之将来《滑稽列传》之首。
  [132]原载《香苏山馆诗集·古体诗钞》卷五第十五页至第十六页。
  [133]首邱:同“首丘”。归正首邱,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134]以讹而传讹: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
  [135]不侔:不相等;不等同。《后汉书·荀彧传》:“海内未喻其状,所受不侔其功。”《明史·谭纶传》:“敌聚攻,我分守,众寡强弱不侔,故言者亟请练兵。”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奉使能致其命,以是为类例,其与平时选举议员利害至不侔矣。”
  [136]孟郊。
  [137]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和兴平市之间的北原上,西距西安40公里。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
  [138]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等病症。
  [139]封禅之牒: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史记·孝武本纪》:“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唐刘肃《大唐新语·郊禅》:“开元十三年,玄宗既封禅,问贺知章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知章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宋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祈福不劳藏玉牒,礼天须至用金泥。”
  [140]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141]太息:大声叹气;深深地叹息。《离骚》:“夫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42]袁枚(1716—1798),清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多数诗篇抒发闲情逸致。部分作品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有些讽刺之作,尤能反映其锋芒毕露的个性。诗多以新颖灵巧见长。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143]钱竹汀。嘉定钱大昕。
  [144]潘榕皋。
  [145]蒋立崖,长洲人,曾任明府。清赵翼《长洲蒋立崖明府最爱拙诗贻之以诗》:“有此神交盖未倾,一人知己足平生。他时不用青蝇弔,此日应先白犬盟。”
  [146]焦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长江中。传东汉末焦光隐居于此,因而得名。又因满山苍松翠竹,宛如碧玉浮江,亦称浮玉山。屹立江中,海拔70﹒7米。向为江防要地。南宋初,韩世忠曾驻此抗击金兵。有定慧寺、华严祠、吸江楼、三诏洞等名胜古迹。还有鸦片战争时抗英炮台遗址。西南沿江崖壁满布石刻,宝墨轩碑林收存碑刻200多块,尤以誉称“大字之祖”的《瘗鹤铭》更为珍贵。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7]吴嵩梁自注云:“山中有余与稚存旧刻,余诗则梦楼书也。”
  [148]怀庆:路、府名。元延佑六年(1319)改怀孟路为怀庆路。治河内(今沁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地区。明改府,1913年废。元末刘福通红巾军定都汴梁时,元守将周全在此起义响应。
  [149]原载《香苏山馆诗集·古体诗钞》卷十二第十九页至二十页。
  [150]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渝的朋友。晋代用处《风土记》载“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日:‘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言交不以贵贱而渝也。”
  [151]金闾:今苏州金闾区。
  [152]灵岩山:一称砚石山。在江苏省吴县市木渎镇西北。花岗岩山丘。海拔182米。山顶有灵岩寺,传说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的馆娃宫遗址。还有灵岩塔(原多宝塔)、响屧廊、吴王井、西施洞、琴台等古迹,西南麓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合葬墓。
  [153]名姬:指刘大观的簉室周氏湘花。
  [154]蛾眉: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155]三晋:古地区名。春秋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是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历史上称为三晋。三晋疆域屡有变迁,战国晚期约当今山西、河南中部、北部和河北南部、中部。近代又用作山西省的别称。
  [156]旌旃:旌者,旌也,旌表贤人之德。旃者,善也,以彰善人之德。旌类旗之象,旃类白旄之制。《书》云:“旌别淑慝。”
  [157]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158]筇:竹子的一种,可以做手杖。
  [159]晬盘:旧俗于婴儿周岁日以盘盛纸笔刀箭等物听其抓取以占其将来之志趣谓之试儿也叫试晬﹑抓周。盛物之盘曰“晬盘”。借指婴儿周岁。
  [160] 商瞿,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传道者之一。从此《易》传丁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杨向以懂易学而至中大夫,以《易》学入仕者还有即墨成、孟但周霸、主父偃等。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商瞿被封为“蒙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须昌侯”。明世宗成谆三年(1267)以“须昌侯”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1530)后改称“先贤商子”。
  [161]嵩高山下有石室,名“谟殇”,内有仙书无数。昔之人方回读书于内,玉女进以饮食。
  [162]琅嬛:琅嬛福地。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
  [163]偓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偓佺之伦暴于南荣。”司马贞索隐韦昭曰:“古仙人,姓偓。”刘向《刘仙传》:“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
  [164]原载《香苏山馆诗集·今体诗钞》卷五第十一页至第十二页。
  [165]吴嵩梁自注:“君由湖北改调河东。”
  [166]莲洋:即莲花洋,处舟山本岛与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167]原载《香苏山馆诗集·今体诗钞》卷三开卷首篇。
  [168]佛日:(譬喻)佛能破众生之痴闇,故以日为譬。涅盘经十九曰:“佛日将没大涅盘山。”观无量寿经曰:“唯愿佛日教我观清净业处。”同天台疏曰:“佛能破坏众生痴闇,如日除昏,故言佛日。”
  [169]银瓶:银质的瓶。常比喻男女情事。语出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指岳飞幼女安娘。世传岳飞为秦桧所害,飞女年幼,抱银瓶投井而死。后人覆井筑亭,题亭曰孝泉亭,名井曰银瓶井,称女曰银瓶小姐、银瓶娘子。
  [170]西施井、响牒廊俱在灵岩。
  [171]原载《香苏山馆诗集》卷四第六页,《怀人诗》之十九。
  [172]湘娥:屈原作《湘夫人》抒发约黄昏而不见之哀怨,托二妃神话以寄犹冀一遇之意。杜甫步尘屈原,作《湘夫人祠》抒发湘妃祠破败荒凉之慨,借苍梧遗恨以寓眷恋不忘之意。时代变迁,湘夫人祠庙貌沧桑冷寂,杜甫落魄楚地,谒祠凭吊屈原和湘夫人。其《湘夫人祠》犹近体中《湘夫人》,屈原与杜甫似乎命中注定要走在一起,两个冤魂,抒同一情怀;悲凉之身,沉同一条江。屈原《湘夫人》与杜甫《湘夫人祠》乃借他人酒杯以浇自己心中块磊,这是因为他们从湘妃苍梧遗恨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正是:湘娥即屈原,屈原即少陵。
  [173]吴嵩梁自注:“刘松岚刺史君姬周氏,字曰湘花。”
  [174]原载《香苏山馆诗集》卷八第十六页至第十七页。
  [175]莲花顶:中间是一片平坦的沼泽地,四周由无数的小山峰组成,状如莲花放而得名。传说莲花圣母曾在上为民造福,人们为感激她,建有莲花圣母庙。古人云:神灵寨,万丈高,只到莲花顶半山腰,从中可见其高。站在山顶,但见云海茫茫,真乃“云卷千峰集,风马万壑开”的妙影佳处。
  [176]原载《香苏山馆诗集》卷六第十三页至第十四页。
  [177]富弼(1004—1083),北宋大臣。字彦国,洛阳(今属河南)人。天圣八年(1030)举茂才异等。仁宗庆历二年(1042)出使契丹,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的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建议改革朝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旋被排挤居外。至和二年(1055)与文彦博同拜相,在位七年,无所兴革。神宗即位,他劝帝“二十年口不言兵”。王安石变法时,他在亳州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后退居洛阳,上疏要求废新法。封郑国公。有《富郑公诗集》。
  [178]二麦:小麦。抑或兼指大麦、小麦。
  [179]《榖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180]湘花绣诗:题目为编者加。
  [181]原载《赏雨茅屋诗集》卷七第71页。
  [182]浮家:谓以船为家,浪迹江湖。《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謁,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宋胡舜陟《渔家傲》词:“今我緑蓑青箬笠,浮家泛宅烟波逸。”清蒋士铨《第二碑·寻诗》:“老夫野鹤閒云,浮家泛宅,未足繫人齿颊。”李光《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浮家泛宅梨川梦,寻壑经邱栗里情。”
  [183]莫:同“暮”
  [184]作者原注:“君笃于李子乔、黄仲则、何岂匏三人。”
  [185]作者原注:“松岚为宁远州牧,于署中筑退思草堂。”
  [186]原载曾燠《赏雨茅屋诗集》卷七。
  [187]偃武:即“偃武修文”。息止军备,振兴文教。
  [188]箕星: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典出《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郑玄笺:“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
  [189]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600余年(汉至晋)。公元5世纪后,改号勿吉。
  [190]高丽:简称丽,是亚洲中世纪时一个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王国(918—1392),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回复独立。13世纪至14世纪时曾向元朝称臣,被元朝划为行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直到元朝灭亡为止。
  [191]于铄:叹词。表赞美。《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陆德明释文:“於音乌。”三国魏曹操《度关山》诗:“于铄贤圣,总统邦域。”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于铄吾弟,有操有概。”宋王禹偁 《平阳公主赞》:“于铄高祖,篤生贵主。内持柔顺,外奋英武。”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于铄豪杰,鼓铸全军。”
  [192]介胄:犹甲胄。披甲戴盔。
  [193]田单,战国时齐将。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初为市吏。燕将乐毅破齐时,他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齐襄王五年(前279),他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将,并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收复70余城,被齐襄王任为相国,封安平君。齐王建元年(前264),入赵为将,曾率军攻燕、韩。后任相国,封平都君。
  [194]乐毅:战国时燕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乐羊后裔。燕昭王时,任亚卿。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率军击破齐国,先后攻下70余城,因功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号昌国君。燕惠王即位,中齐反间计,改用骑劫为将,他出奔赵国,被封为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后死于赵国。
  [195]袁崇焕(1584—1630),明军事家。字元素,广西省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万历进士。天启二年(1622)任兵部主事,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还京自请守辽。他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城,屡次击退后金(清)军的进攻。六年获宁远大捷,升授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皇太极又大败而去。被崇祯皇帝授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他星夜驰援,因崇祯帝中反间计,以为他与后金有密约,三年,即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公历9月22日)被崇祯皇帝以当时最残酷的磔刑冤杀。
  [196]吴三桂(1612—1678),明清之际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辽东(治今辽宁辽阳)籍,字长白。武举出身,以父荫袭军官。明末任宁远总兵,封平西伯,驻防山海关。李自成克北京,招他归降。不从,反致书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又为清兵先驱,镇压陕西、四川等地农民起义军。后会同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地区,杀明永历帝。旋奉命镇守云南,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圣祖为加强统一,下令撤藩。康熙十二年(1673),他举兵叛乱,自称周王。十七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不久病死。孙世璠继位,旋为清所灭。
  [197]《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朱熹注:“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旧时常借“召棠”(“甘棠”)以称颂官吏有善政博得人民好感者。刘禹锡《答衢州徐使君》诗:“闻道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198]原载杨芳灿《芙蓉山馆诗钞》卷八。
  [199]浮兢:谓争名逐利。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风俗》:“故其小人多攫攘而浮兢。”
  [200]镫:也叫“锭”。古代照明器具。青铜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也有盘下为三足,旁有柄可执。盘用来盛油。有作树枝形的,每枝承一镫盘。也有作人物形的,如长信宫镫。还有作动物形的,如朱雀镫、羊镫。有柱作雁足形的,称作雁足镫。流行于汉晋时。标签: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