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g tiān mén shān
望天门山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李白 (lǐ bái)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běi huí 。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 gū fān yī piàn rì biān lái 。

小学古诗 写景 山水 长江 唐诗三百首的错误

望天門山

——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běi huí 。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 gū fān yī piàn rì biān lái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唐诗三百首的错误之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北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艺术特色

  “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李白介绍:🔈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頲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於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爲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於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爲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爲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爲僚佐。璘谋乱... 查看更多>>

李白的诗:

相关诗词:

望仙门 (wàng xiān mén)

朝代:宋    作者: 李愿

楼影空门里,门开望衆仙。
绿鬟云漠漠,翠黛月娟娟。
烟驾知何处,星槎记昔年。
夕阳孤鸟畔,缈缈海浮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送毗师西游 (sòng pí shī xī yóu)

朝代:宋    作者: 李觏

望望王城十二门,青山行尽入红尘。
近来富贵皆天与,到处应多问命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度荆门望楚 (dù jīng mén wàng chǔ)

朝代:唐    作者: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赠别

登望京楼赋 (dēng wàng jīng lóu fù)

朝代:唐    作者: 令狐綯

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不免愁。
因上此楼望京国,便名楼作望京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望山 (wàng shān)

朝代:唐    作者: 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踰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咏物 写山 抒情 动物

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 (wàng nán shān xuě huái shān sì pǔ shàng rén)

朝代:唐    作者: 皇甫冉

夜夜梦莲宫,无由见远公。
朝来出门望,知在雪山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抒情 咏物

新开望山处 (xīn kāi wàng shān chù)

朝代:唐    作者: 王建

新开望山处,今朝减病眠。
应移千里道,犹自数峰偏。
故欲遮春巷,还来遶暮天。
老夫行步弱,免到寺门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题铁门关楼 (tí tiě mén guān lóu)

朝代:唐    作者: 岑参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
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望仙门 (wàng xiān mén)

朝代:唐    作者: 李愿

楼影空门里,门开望衆仙。
绿鬟云漠漠,翠黛月涓涓。
烟驾知何处,星槎记昔年。
夕阳孤鸟畔,渺渺海浮天。
(《古今图集当成·职方典》二八○《登州府部》)。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大望州钻天三里 其一 (shàng dà wàng zhōu zuàn tiān sān lǐ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王十朋

身到猿啼百尺头,更言前有鹘孙愁。
试於大望山头望,望见人间是峡州。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