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如梦令摸鱼儿木兰花菩萨蛮
-
蝶恋花
【die lian hua】 (共400+首)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
关于“蝶恋花”调的来源,学者说法不一。明代杨慎在《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条中指出:“‘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此说有误,此诗见于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清代毛先舒承袭杨慎的观点,在《填词名解》卷二中认为:“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今人李琏生在《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一书中,从词调史的角度否定了前人的观点,认为:“‘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句有关,可能这是出于明人的附会,因它绝不可能是六朝时所创制的曲。此调本为唐代教坊曲,源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关于改“鹊踏枝”为“蝶恋花”的作家及作品,历来争议颇多。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南唐李煜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易名为“蝶恋花”。王易《词曲史》认为“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另一派认为北宋晏殊易名。张梦机《词律探源》一书中说:“自北宋晏殊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是第一首易“鹊踏枝”为“蝶恋花”的词作。
关于“蝶恋花”的调体,各家自有说法,最主流的是清王奕清《钦定词谱》将“蝶恋花”列三体;清人万树《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明:“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李琏生在《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一书中沿袭龙榆生在《唐宋词格律》中的分法,将其细化为三种格律。
正体
对照例词:《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变体一
对照例词:《蝶恋花·渐近朱门香夹道》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渐近朱门香夹道。一片笙歌,依约楼台杪。野色和烟满芳草,溪光曲曲山回抱。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物华不逐人间老。日日春风,在处花枝好。莫恨云深路难到,刘郎可惜归来早。
变体二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别来相思无限期,欲说相思,要见终无计。拟写相思持送伊,如何尽得相思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眼底相思心里事,纵把相思,写尽凭谁寄。多少相思都做泪,一齐泪损相思字 -
点绛唇
【dian jiang chun】 (共300+首)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
《点降唇》词牌来源: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
水调歌头
【shui diao ge tou】 (共700+首)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花犯念奴》。此调是截取《水调歌》大曲开头一章的创新之作。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
鹊桥仙
【que qiao xian】 (共100+首)
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最初是咏牛郎织女在七夕借鹊桥相会故事的,因欧阳修的“鹊迎桥路接天津”得名。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鹊桥仙例词: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
念奴娇
【nian nu jiao】 (共400+首)
念奴娇,词牌名,相传是根据唐代一位叫念奴的歌姬取的调名。亦称《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等。目前最早所见的作品,为北宋的沉唐、苏轼所作。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四仄韵,用律十分规正,一韵到底,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菩萨蛮
【pu sa man】 (共500+首)
菩萨蛮,词牌名。本为唐朝教坊曲。《宋史·乐志》称为“女弟子舞队名”。唐唐苏鄂《杜阳杂编》称,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特命温庭筠撰写以进,即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上阙后二句与下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上下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例词: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如梦令
【ru meng ling】 (共100+首)
如梦令,宋苏轼词注称,此曲本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名为《忆仙姿》。因嫌其名不雅,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故改称《如梦令》;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有“曾宴桃源深洞”,改名《宴桃源》 。另因沉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故又名《不见》;因张辑词有“比着梅花谁瘦”句,故又名《比梅》。另有《古记》、《无梦令》、《如意令》等异名。
词牌格式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第五、六句例用叠句。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例词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周邦彦
门外迢迢行路。谁送郎边尺素。巷陌雨余风,当面湿花飞去。无绪。无绪。闲处偷垂玉着。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木兰花慢
【mu lan hua man】 (共100+首)
木兰花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代表作有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等。
-
江城子
【jiang cheng zi】 (共100+首)
江城子,又名《江神子》。双调七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五平韵,一韵到底。唐时本为单调,宋人将其改为双调。
词牌格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浣溪沙
【huan xi sha】 (共700+首)
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上阙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一韵到底。下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本为唐代教坊曲名。取自西施在若耶溪浣纱故事。
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词: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
卜算子
【bu suan zi】 (共200+首)
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取义于“占卜算命之人”。
苏轼词,有“缺月挂疏桐”句,故又名《缺月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又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故又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故又名《眉峰碧》。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例词: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玉楼春
【yu lou chun】 (共200+首)
词牌名,又名“归朝欢令”“呈纤手”“春晓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以顾夐词《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
-
西江月
【xi jiang yue】 (共400+首)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
一翦梅
【yi jian mei】 (共40+首)
一翦梅,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之起句“一翦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六句、三平韵,一韵到底。另有变体数种。 因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因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词牌格式: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六句、三平韵,一韵到底。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词:
周邦彦
一翦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梅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樽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小重山
【xiao zhong shan】 (共100+首)
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共 14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