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袁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晖 (yuán huī)

    晖,以魏知古荐,爲左补阙。开元中,马怀素请校正羣籍,晖自邢州司户参军预焉。诗八首。

  • 朗 (yuán lǎng)

    朗,雍州长安人,勤学,好属文,在陈释褐秘书郎,甚爲江总所重。尝制千字诗,当时以爲盛作。後主召入禁中,使爲《月赋》,染翰立成,迁太子洗马。仕隋,爲仪曹郎。入唐,授齐王文学,转给事中。贞观初卒,太宗称其谨厚,悼惜之。集十四卷,今存诗四首。

  • 恕己 (yuán shù jǐ)

    恕己,沧州东光人。长安中,历司刑少卿,预诛二张。又从相王统南衙兵,备非常,以功爲中书侍郎,进中书令,封南阳郡王。後贬死环州。诗一首。

  • 瓘 (yuán guàn)

    瓘,明皇时官赣县尉,诗二首。

  • 傪 (yuán cān)

    傪,官御史中丞、兵部侍郎。诗二首。

  • 邕 (yuán yōng)

    邕,天宝、大历间人。诗一首。

  • 高 (yuán gāo)

    高,字公颐,恕己之孙,擢进士第。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刺史,复拜给事中。宪宗时,特赠礼部尚书。诗一首。

  • 不约 (yuán bù yuē)

    不约,字还朴,长庆三年进士第。李固言在成都,辟爲幕官,加检校侍郎。诗一卷,今存四首。

  • 郊 (yuán jiāo)

    郊,字之仪,朗山人,滋之子也。咸通时,爲祠部郎中,昭宗朝,爲翰林学士。诗四首。

  • 皓 (yuán hào)

    皓,宜春人,登咸通进士第。僖宗狩蜀,擢仓部员外郎。龙纪中,爲集贤殿图书使,自称碧池处士。《碧池书》三十卷,今存诗四首。

  • 求贤 (yuán qiú xián)

  • 吉 (yuán jí)

    吉,唐代婺州刺史。(《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九收吉诗一首,无事迹。今据嘉庆《浙江通志》卷一一二《职官》二录其事迹)

  • 抗 (yuán kàng)

    抗,字立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清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一),调阳朔县主簿。累迁国子博士,知南安军,擢提点广南东路...

  • 陟 (yuán zhì)

    陟,字世弼,号遯翁,南昌(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知当涂县。官至太常博士。三十四岁卒(《苕溪渔隠丛话》前集卷三七)。有《遯翁集》十卷,已佚。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今录诗十一首。

  • 毂 (yuán gū)

    毂,字容直,一字公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仁宗嘉佑六年(一○六一)进士。历知邵武军,通判杭州,知处州。终朝奉大夫。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见《宝庆四明志》卷八

共 57 条
袁 · 姓氏介绍

一、寻根溯祖 
1.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氏 。史称氏正宗,衍生出汝南氏与陈郡氏。陈郡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姓已遍及全国。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邑。上古时"爰"字和"、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氏。
3.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氏,十二曰右叔沛氏。"(见《北史·高车传》。)六种之纥氏,韦形近,韦回同音,实乃回纥部族。《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为特勒,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纥,即高车六种之纥氏。在以回纥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联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唐谓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写作"秃马敦"、"秃巴思",《元史》写作"吐麻"、"秃马"。第十一姓乞氏,实即成吉思汗之始祖"乞颜氏",或称"乞引氏"。、颜、引,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的方言所注音。乞氏与"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据的,其后裔自谓出自蒙古族王公显贵乞氏家族,随后人以为姓。
4.出自拓跋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皇姓拓跋改为汉字元姓,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姓。其后分不清元、二姓,故此支氏流传至今。
二、迁徙分布
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氏与汝南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氏徙居福建。据《氏族谱》记载,安第38世孙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卧雪堂":东汉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安屋里。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守正堂":安为人严谨,后来作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连了数千人。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4000多人。后来外戚窦氏擅权,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氏又以"陈郡"、"汝南"、"彭城"、"陈留"等为其堂号。
【郡望】
陈 郡:秦时置郡。此之氏为涛涂裔孙直系地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之氏为陈郡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安。
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此之氏出自陈郡,为生之后。
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此之氏出自汝南郡,为术之后。
四、历史名人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