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秦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韬玉 (qín tāo yù)

    韬玉,字仲明,京兆人。中和二年,得准勅及第。僖宗幸蜀,以工部侍郎爲田令孜神策判官。《投知小録》三卷,...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

  • 系 (qín xì)

    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爲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建中初,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

  • 尚运 (qín shàng yùn)

  • 南运 (qín nán yùn)

    南运,一作尚运(《全唐诗》卷七七○)。宋初人。官尚书郎(《清异录》卷下)。

  • 观 (qín guān)

    观(一○四九~一一○...观词年表》(《淮海居...观诗,以宋乾道高邮军...观(1049-110...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少游祠,丽水的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龙图墓”几个大字。有家村、...

  • 觏 (qín gòu)

    觏,字少章(《山谷集》卷二六《书觏诗卷後》),高邮(今属江苏)人。观弟。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进士,调仁和主簿(《淮海集》卷四《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今录诗三首。

  • 湛 (qín zhàn)

    湛,字处度,高邮(今属江苏)人。观子。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右承议郎添...湛,生卒年不详,字处度,号济川,行名大七(一作祖七),高邮(今属江苏)人,观之子。官宣教郎。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

  • 梓 (qín zǐ)

    梓(?~一一四六),字楚材,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桧兄。徽宗政和间以傔从使高丽(《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宣和六年(一一二四)登进士第(《景定建康志》...

  • 观女 (qín guān nǚ)

    观女,名未详。钦宗靖康间有诗。

  • 桧 (qín guì)

    桧(一○九○~一一五五),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钦宗靖康间,累迁御史中丞。从徽、钦二帝至金。高宗...

  • 桧客 (qín guì kè)

    桧客,生平不详。

  • 熺 (qín xī)

    熺(?~一一六一),字伯阳。本桧妻兄王㬇孽子,桧留金时其妻养爲後。高宗绍兴十二(一一四二)年进士。爲...桧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一四七、一四九、一五七、一六九、一八八。今录诗二首。

  • 纲 (qín gāng)

    纲,建康(今江苏南京)人。与刘克庄善,经刘荐入方信孺幕。宁宗嘉定间死於韶州兵乱(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三)。

  • 噩 (qín è)

    噩,字公肃(《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三),学者称南涧先生,安仁(今属湖南)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事见明嘉靖《衡州府志》卷六。

  • 嗣彭 (qín sì péng)

    嗣彭,宋遗民。

共 21 条
秦 · 姓氏介绍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嬴。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氏,史称姓正宗。 
3、古代大人来中国,有的就以""为氏。大即罗马帝国。东汉、晋朝时大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后来西方国家通称中
国为支那,即""音之变。 
 
二、迁徙分布
时期,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氏"。末有同,从刘邦击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祖、商、非、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的竟占了四位,夸奖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琼的后人因为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少游的后人因为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太原郡:战国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四、历史名人
紘(1425-1505),字世缨,明代单县黄堆集人。景泰二年,26岁中进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权贵,坐谪湖广驿丞。天顺、成化间,历官雄县、府谷、巩昌,迁陕西右参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寻调宣府,护边有功。弘治初,总督两广军务,打击豪强暴帅,被诬罢归。弦治十四年(1501)军情紧急,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总制三边军务,在军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辞,致仕。
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賞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祐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常州、武进、无锡一些姓均是观后裔。观墓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二茅峰下,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 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
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九韶(1202-1261) :南宋数学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司农丞、后贬梅州而死。性机巧,通数术、天文、乐律、营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数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及“正负开方术”颇有发明,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 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二、迁徙分布 春秋时,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有大夫丘弱,鲁国(今山东西南部)有孔子学生丘吾。西汉时,有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东南)丘訢;平帝时有扶风人丘俊,后居吴兴(今属浙江)。东汉有乌程人(今浙江吴兴)丘滕,还有云中人(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丘季智。这说明晋代以前丘氏已有迁至今陕西、浙江、内蒙等省者。据《闽书》记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是知中原丘氏有一支于西晋末徙居福建。南北朝至五代时期,丘氏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唐初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宋代,丘氏称盛于福建,分布相当广泛,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省者。至明代,贵州、云南等省也都有丘氏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闽、粤丘氏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