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施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肩吾 (shī jiān wú)

    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爲诗奇丽。《西山集》十卷...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

  • 逵 (shī kuí)

  • 元长 (shī yuán cháng)

    元长,字景仁,宣城(今属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调饶州推官,累迁两浙提点刑狱。英宗治平中知洪州。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 昌言 (shī chāng yán)

    昌言(?~一○六四),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仁宗时进士(明万历《通州志》卷一)。通判滁州,迁三司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後历知州府。英宗治平元年,知越州,卒(《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 子安 (shī zǐ ān)

    子安,约神宗、哲宗时人。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二引《临汀志》。

  • 常 (shī cháng)

    常,尤溪(今属福建)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曾知永福县(《淳熙三山志》卷三七)。今录诗二首。

  • 大任 (shī dà rèn)

    大任(一○五一~一一二六),字和叟,初名天任,武进(今属江苏)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调越...公墓志铭》。

  • 德操 (shī dé cāo)

    德操,字彦执,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人。与张九成爲友,学者称爲持正先生。着有《北窗炙輠录》二卷。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元学案》卷四○。今录诗二首。

  • 宜生 (shī yí shēng)

    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徽宗政和四年(...以隠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

  • 士衡 (shī shì héng)

    士衡,字德求,归安(今浙江湖州)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爲宣州签幕。有《同庵集》一卷,已佚。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 晋卿 (shī jìn qīng)

    晋卿,字子一,成都(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清嘉庆《成都县志》卷二)。事见《成都文类》卷一一。

  • 德 (shī dé)

    德,宁宗时爲袁州教授(明嘉靖《袁州府志》卷三)。今录诗二首。

  • 梓人 (shī zǐ rén)

    梓人,青阳(今属安徽)人。友直子。理宗绍定间爲汉阳军儒学教授(明万历《青阳县志》卷四)。

  • 清臣 (shī qīng chén)

    清臣,字真卿(《诗渊》册四页二七六九),号东洲,自称赤城散吏。理宗淳佑二年(一二四二)知临安府。三年,爲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吴县学记》,卷三一《建吴井冽泉亭记》)。有《东洲几上语》《东洲枕上语》各一卷。今录诗六首。

  • 枢 (shī shū)

    枢,字知言,号芸隠,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应乡试,未第。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枢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

共 25 条
施 · 姓氏介绍

一、姓氏来源  
1是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国(在今湖北恩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  
2是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父,他的后代便以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后汉置吴兴郡,现在浙江省湖州市。
三、历代名人  
世瑛——字玉华,唐朝安吉人。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安宁。后闻高祖起兵,世瑛又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耐庵——名子安。元末明初钱塘人(一说苏州人)。编著有《志馀》、《水浒传》等,《水浒传》,写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事。在民间流行,影响很大。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一、三大来源: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封为公后,儿子叫作公子,孙子叫作公孙。公孙在这里不是姓),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姬姓)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为石氏。
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据《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
二、迁徙分布:
1、秦汉以前,石氏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如春秋时楚国有石奢,郑国有石癸,周有石速;西汉时有石商、石奋。唐代,石氏的郡望有渤海、平原(今属山东)、上党(今属山西)、河南(今河南洛阳)四处;平原石氏于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今江苏江都);河南石氏唐元和年间以前有部分人徙居虢州(今河南灵宝)。
2、入闽石姓
⑴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至五代时已发展成闽南望族。
⑵唐末僖宗年间,金陵(今南京)人石螽扈因受命征黄巢而入闽,遂安居泉州府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被奉为入闽石姓另一支始祖,其后裔不仅散处福建各地,而且有部分人迁入广东。明朝洪武年间石螽扈十五世孙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⑶南宋初入闽始祖世居开封南宫石桥头石德成迁福建长乐古槐镇中街村,至今已繁衍三十三代,后裔分布长乐、福清、宁德及全国各地、世界各国,长乐中街已重建“河阳石氏宗祠”。
三、石姓王朝:
十六国时期,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族人石勒,于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初灭前赵,取得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331年称帝,建号建平。石勒死后,由子石弘嗣位。不久,其侄石虎废石弘自立,在位15年。五代时期,有沙陀部人石敬瑭,于936年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被契丹册封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历时10年而亡。
四、郡望堂号:
【堂号】
徂徕堂:宋朝石玠,徂徕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石姓又以"平原"等为其堂号。
【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渤海郡:汉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一带)。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上党郡:战国韩始置郡,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