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孙姓的诗人词人列表

  • 光宪 (sūn guāng xiàn)

    光宪,字孟文,陵州人。爲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光宪,字孟文,陵州人。爲荆南高从诲书记,历检校秘书...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中丞词》一卷。

  • 鲂 (sūn fáng)

    鲂,字伯鱼,南昌人。从郑谷爲诗,颇得郑体,事吴爲宗正郎,与沈彬、李建勳友善。集三卷,今存诗七首。 鲂,字伯鱼,南昌人。从郑谷爲诗,颇得郑体,事吴爲宗正郎,与沈彬、李建勳友善。集三卷。今存诗七首。

  • 佺 (sūn quán)

    佺,字麟德,汝州人,宰相处约子。中宗时爲幽州都督。诗一首。

  • 翃 (sūn hóng)

    翃,尝以监察御史使洪州。张九龄在洪州时,翃与往还。诗一首。

  • 处玄 (sūn chù xuán)

    处玄,江宁人。则天长安中,官左拾遗。神龙初,论时事不合,归里。开元初,荐不起。诗二首。

  • 逖 (sūn tì)

    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爲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爲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

  • 昌胤 (sūn chāng yìn)

    昌胤,登天宝进士第。柳宗元与韦中立书,称其爲子举冠礼事,人以爲迂。诗四首。

  • 欣 (sūn xīn)

    欣,开宝间人。诗一首。

  • 叔向 (sūn shū xiàng)

    叔向,德宗时人。诗三首。

  • 革 (sūn gé)

    革,宪宗朝爲监察御史。诗一首。

  • 纬 (sūn wěi)

    纬,咸通八年,宏词登科。诗一首。

  • 蜀 (sūn shǔ)

    蜀,与方干同时。诗一首。

  • 偓 (sūn wò)

    偓,字龙光,武邑人。乾宁中宰相,封乐安公。诗三首。

  • 合 (sūn hé)

    合,字希韩,四明人。乾宁中,登进士第、官校书郎,河南府文学。文集四十卷,小集三卷,今存诗三首。

  • 定 (sūn dìng)

    定,字志元,涪州大戎之族子。景福中,应举无成。诗一首。

共 139 条
孙 · 姓氏介绍

一、孫氏淵源 
第一支出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侯爵,史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殷王武庚叛乱,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乱有功,封为怀侯。周成王以康叔为司寇,赐卫之宝祭器,欲移康叔于卫。康叔死后,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考伯于卫,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县东北朝歌城,故史称康叔为卫康叔,乃追称之名。春秋初,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之子公子惠,惠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这支姬姓氏至少有2 7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源出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叔敖,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以其字为氏。叔敖居于期思,即今河南淮滨东南。这支芈姓氏也有2 600年的历史。  
第三支系自妫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时,陈完五世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并赐姓氏。这支妫姓氏也有2 500多年的历史。  
第四支血缘子姓。商朝末,朝纲混乱,纣王昏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之故,遂姓氏。这支子姓氏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
第五支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其他姓改姓的最主要的事件有:战国名士荀子的后裔在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名讳,改为姓;西汉滕公夏侯婴之曾夏侯颇,随外祖父姓而改姓;三国时坚部将俞河改姓。少数民族使用姓主要有:唐朝契丹人姓;清朝满洲八旗姓佳氏全族改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被同化成汉族姓。
二、迁徙分布
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春秋初,姬姓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发源在山东的妫姓氏发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武,其子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秦汉以后,妫姓氏成了全国姓的主力,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氏的发展达到了*峰。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时期,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李,可见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明末清初,姓也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姓大约有105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5,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 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姓总人口的11.8,占安徽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这四省姓大约占全国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这六省的姓又集中了44。形成了长江以北姓为主力的布局,皖豫鲁苏,长江流域为两个集中分布的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姓大约有1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8强,为明朝第十四大姓。宋、 元、明近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低,近600年中姓人口纯增长率只有13,净增加了14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20.8)、山东(14.5)、江苏(13)、江西(11.9),这四省姓大约占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陕西(6.7)、河北(5.8)、安徽(5.6)、山西(5.6)、河南(5.1),这五省的姓又集中了29。浙江为姓第一大省,占浙江总人口的1.6。宋、元、明期间,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东部地区迁移,而中原地区姓人口萎缩。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鲁苏两大块姓人口聚集地区,姓聚集重心开始向东移动。
当代姓的人口已达1 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 中 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 848万,增长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 增长了13倍。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 000年中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态 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42。山东为当代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姓总人口的16.9,占省总人口的3.3。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3.5)和吉林(3.4)。以长江为分水岭,姓显示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的姓分布带。在最近的600年期间,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同时,出现了黄河下游的姓人群向东北地区的大量移民。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平治堂":因为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大军事家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 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名。
【郡望】
汲 郡:晋置郡。此支氏,为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氏为富春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明的11世福。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氏为兵家之圣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氏为乐安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武次子明。
四、历史名人
阳:春秋时秦国人,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姓名人,因以善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子兵 法》,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的兵学盛典。
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武后裔。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膑,著有《膑兵法》。 东汉末长沙太守坚(权父)。
权 (1 8 2 — 2 5 2 年)吴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阳县)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二年,江东六郡得以有相对安定的局面,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他重视农业、设立农官、奖励农事,兴修水利,还在山越地区建置郡县,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他派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渡海开发台湾,开拓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 东汉末,权继兄策据有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上表请封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他屯守江浙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步收罗人才,发展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权西联蜀汉,北抗曹魏,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建安二十四年,权败关羽,袭荆州人,任骠骑将军、荆州牧,封南昌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自立为帝,派使者安抚权,封他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以后和蜀魏时和、时战。在位期间,曾四改年号,称黄龙、嘉乐、赤乌、太元,七十一岁去世,谥为吴大帝。
魏国经学家兼训诂学家炎。
西晋文学家楚、名士康。
东晋文学家绰、无神论者盛。
思邈(581-682) 唐京兆华原人。少因病学医,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善言老庄,兼通佛典。隋文帝尝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时召诣京师,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采药治病,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后世称"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朝书法家过庭、画家位。
五代后周名将方谏、诗人光宪。
北宋经学家奭、名士复。
明朝大臣承宗、传庭。
存:(1491-1547) 明滁州人,字性甫,号丰山.正德九年进士.授礼部主画,仕至河南布政使.精於吏治,尝取律之全文,以《大诰》、《会典》等与律有关者次之,附以条例、诸家注解及案例,辑为一书,名《大明律读法》。工书法。有《岳麓书院图志》、《丰山集》。
奇逢(1584--1675) 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一字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万历举人。明亡隐居不仕。与黄宗羲、李顒并称三大儒。力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倾慕朱熹理学,终于成为两派的调和论者。提倡不拘门户,重深造自得。著作有《理学宗传》、《读易大旨》、《四书近旨》、《夏峰先生集》等。
清朝直隶总督嘉淦、经学家星衍、经学家兼文字学家诒让、诗人原湘。
其它姓氏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