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论杨巨源的诗歌

论杨巨源的诗歌

来源: 网络 发表日期:2020年05月23日

    中唐诗人杨巨源(755—833?),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九朝,自幼到老,不废吟咏,交游极广,且能以诗训导后进。中晚唐的重要诗人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元稹、张籍、王建、王涯、武元衡、权德舆、章孝标、贾岛、马戴、许浑等,均与他有交往唱和。巨源早岁即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赠卢洺州》) 诗联为人称道。在元和、长庆年间,诗名尤盛,张籍说他“卷里诗过一千首” (《题杨秘书新居》) ,“诗名往日动长安” (《送杨少尹赴凤翔》) 。刘禹锡亦有“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 (《酬杨司业巨源见寄》) 之句。晚唐赵璘《因话录》卷三说他“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工夫颇深”。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才雄学富,用意声律,细挹得无穷之源,缓隽有愈永之味”。《诗薮》称他“在中唐格调最高”。王夫之《唐诗评选》说:“此公七言,平远深细,是中唐第一高手。”可谓赞赏备至。但是,当代学术界对这位中唐诗坛名家创作的研究成果很少。笔者仅见到赵谦《中唐后期七律论》 (《华中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 和孙琴安《唐代七律诗的几个主要派别》 (《学术季刊》1998年第2期) 二文简略论及他的七律,罗宗强、郝世峰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史》对其人其诗有数百字评论。此外,还有孙茜《略论杨巨源诗中的禅性》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一篇。有感于此,笔者撰写此文,拟对杨巨源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在唐诗史上的意义作一些探讨。

 

   《全唐诗》录存杨巨源诗一卷,计一百五十余首,其中有几首亦见于他人诗集。笔者发现,在他赠人、酬唱的大量诗歌中,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作品占了多数。杨巨源曾先后在幽州节度使刘济和河中节度使张弘靖幕任从事五六年,因此他的诗多写边塞军营生活,描绘塞外寥廓荒寒的景色环境,表现戍边将士行军、征战、出猎等生活场景,抒发他们为国杀敌建功的豪情胜概。例如《赠史开封》:“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鼓角回临霜野曙,旌旗高对雪峰寒。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日看。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诗人在赞述史开封誓师杀敌、行军征战的经历中,显示了唐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气势。又如《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写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飞鞚拥尘”、“弯弓开月”的出猎雄姿,读来似觉朔风扑面。五言排律《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写唐王朝官员出使北番并完成和戎使命归来的情景,表达愿与邻国友好相处使边陲和平安定的愿望。诗人对边塞风光景物和北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作了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描画。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极其严重。他们彼此攻伐或相互勾结,甚至称王开国,建元改号,与唐王朝分庭抗礼。杨巨源对藩镇称霸一方深恶痛绝。他写了不少诗歌,颂扬唐王朝平息藩镇叛乱的胜利,表达他反对割据、拥护统一的政治立场。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有进步意义的。长庆元年(821)七月,时任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被衙内兵马使王廷凑杀害,王自称留后,发动叛乱,穆宗以裴度为招讨使统兵征讨。十一月,裴度破贼于会星镇。次年二月,穆宗下诏“洗雪”,即赦免王廷凑之罪,杨巨源作《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诗云:“天借春光洗绿林,战尘收尽见花阴。好生本是君王德,忍死何妨壮士心。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冻下营深。井陉昨日双旗入,萧相无言泪湿襟。”诗人满腔热情赞扬裴度统率大军平叛并对贼酋责以大义的赫赫功勋。通首豪气磅礴,结句“萧相无言泪湿襟”表现裴度的激动神态与复杂心情,慷慨壮烈,震撼人心。

    杨巨源擅长抒情,也善于叙事。他在不少表现戍边与平叛题材的诗篇中,能把抒情和叙事水乳般结合起来,借叙事以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从而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将军形象。五言排律《赠邻家老将》描写一位老将,在大漠寒山孤城夜月的艰苦环境中征战十年,“万里带金疮”,屡立战功,却得不到封赏,最后“力尽到贫乡”。诗的结尾咏叹道:“雀老方悲海,鹰衰却念霜。空余孤剑在,开匣一沾裳。”这首诗揭露统治者的赏罚蒙昧与冷酷无情,歌颂老将为国献身的赤忱,人物形象生动,诗的情调悲壮,可与王维的七言歌行名篇《老将行》并读。七律《述旧纪勋太原寄李光颜侍中二首》云:“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 (其一) “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劳心力讲阴符。” (其二) 诗里所写的李光颜,字光远,与其兄光进在征蕃平叛中功勋卓著,光远因此官拜司徒并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诗人称赞他是“倚天长剑”、“真飞将”,又钦佩他文武兼备,既能“料敌知机在方寸”,又可挥毫“题诗压腐儒”。诗人在格律精严的七律诗体中,纯熟自如地运用赋比兴、典故、议论等手法,以雄迈奔逸的笔墨,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把这位大将军写得器宇轩昂,神采飞扬。此外,《赠张将军》写“独立营门剑有霜”的少年将军,《赠浑钜中允》写“马盘旷野弦开月,雁落寒原箭在云”的名将之子浑钜,都能捕捉住生动传神的意象,凸现人物的雄姿英态。

    边塞军旅诗是唐诗的重要品种,也是中国古代诗史上的奇葩。盛唐诗坛涌现出以高适、 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杰出边塞诗人。到了大历时期,还有擅长写边塞七绝诗的李益和写了一组军旅五绝诗的卢纶。大历以后,边塞军旅诗逐渐稀少,而杨巨源在元和、长庆年间创作了那么多边塞军旅诗作,尽管其艺术创新性不足,其成就不及高、岑、王、李等人,但也难能可贵,值得重视。

    从杨巨源各类题材的诗中可见,他是一个忧国忧民、有正义感、爱憎分明的诗人。他的五律《登宁州城楼》诗云:“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楼。清波城下去,此意重悠悠。晚菊临杯思,寒山满郡愁。故关非内地,一为汉家羞。”安史乱后,河湟之地尽没于吐蕃,吐蕃不断骚扰关中,以至宁州故关本为内地今成边塞,触引出诗人满腔耻辱与愤激的火焰。中唐时期,宦官把持朝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杨巨源并没有直接抨击宦官罪行的诗作,但当白居易、元稹等忠直之臣因触忤宦官而遭贬时,杨巨源满怀同情赋《寄江州白司马》、《奉寄通州元九侍御》等诗相赠,对失意的友人给予宽慰和勉励。这两首七律烙印着诗人的古道热肠与深情厚谊,真能催人泪下。杨巨源还有一些诗,在咏物写景中比兴寄托,昭显出诗人自我的澹静心境与清高品格,例如《池上竹》:“一丛婵娟色,四面清泠波。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圆荷。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诗人把翠竹置于暮霭秋色、清波凉露的环境氛围中,又以疏柳圆荷映衬,结尾写这树中君子之竹期望禽中高士之凤飞来相伴,含蓄表达出清雅脱俗的人格志趣。杨巨源还写了多首以闻莺听曲为题的诗,如《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听李凭弹箜篌》、《雪中听筝》、《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等,表现他喜爱美妙音乐的高情雅趣,也是对音乐诗题材的开拓。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杨巨源列入“清奇雅正”一派,是有眼光的。

    杨巨源的诗基本上都是五七言近体。他的五言律诗和排律不乏佳作。五言排律《上刘侍中》表现幽州节度使刘济抗击乌桓、鲜卑侵犯的功勋和他在军旅中的生活情景,洋洋洒洒四十韵,气势雄壮,词采瑰丽,可证《唐才子传》称其“才雄学富,用意声律”洵非虚誉。另有一首五言排律《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写秋日漫步郊野所见清新、宁静、旷远景色,有峰峦起伏之势与开阔细润之变,被方回选入《瀛奎律髓》并极口赞赏。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说:“唐大历后,五七言律尚可接翅开元,惟排律不大竞。钱、刘已降,气味总薄;元、白中兴,铺叙转凡。所见中唐杨巨源,晚唐李商隐、李洞、陆龟蒙三家。杨则短韵不失前矱,三家则长什尤饶新藻。”指出杨巨源的五言排律在中唐独树一帜,为元白与李商隐之间的一家,是有见地的。杨巨源的五言律诗佳作更多,如《长城闻笛》、《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等篇。《瀛奎律髓》卷七选录的《春日有赠》云:“堤暖柳丝斜,风光属谢家。晚心应恋水,春恨定因花。步远怜芳草,归迟见绮霞。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方回评曰:“中四句细润缓慢,有意味,末句尤不迫。”纪昀云:“此评最是。”但笔者更喜爱《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诗人大笔挥洒出黄河九曲萦回、白浪滔天、气肃晴空、光翻晓日的壮丽动荡气象,可与盛唐的五律佳作媲美。杨巨源的五古与五绝寥寥无几,也乏善可陈。

    王夫之称赞杨巨源七言诗为“中唐第一高手”,应当是指他的七律。他的七律今存五十六首,占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以上,《隋唐五代文学史》说杨巨源是“专在诗律上下功夫而诗思平庸的人”,又评其七律“平稳无奇,缺乏动人的意境”。笔者以为杨巨源的诗思并不平庸,其七律平中有奇,不乏意境动人之作。上文所举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述旧纪勋太原寄李光颜侍中二首》,对仗精工,用典贴切,语言典雅,意脉流畅,声韵谐美,确实在诗律上用功深细、技巧圆熟,但诗的感情充沛,气魄雄壮,意境浑融,又有“天借春光洗绿林”、“萧相无言泪湿襟”、“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西天万里霜”、“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等动人的佳句,怎么能说“诗思平庸”、“平稳无奇”呢?我们再看一首《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不妨公事咨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这首送别诗一下笔便直写自己曾到杭州并亲眼见了海门潮色日光之美景,下半篇又设想两位友人咨询公事、细论诗情。诗的构思新巧,想象奇丽,语脉流贯,意境动人。金圣叹在《选批唐诗六百首》卷六极口称赞:“送人诗,此为最奇。”孙琴安先生评杨巨源七律“骨力苍劲,颇有健气,又时有盛唐秀赡韵倩之音”是中肯的,但他称“其成就似在元、白之上,而当与刘梦得并肩”,则与王夫之所说“中唐第一高手”,同为过誉之辞。

 

杨巨源今存七绝二十五首,也有构思巧妙,因景造情,婉而多味之作。以下二首,尤为精彩: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折杨柳》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前一首,“绿柳才黄半未匀”句,虽不及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新奇独创,但亦能摄早春之魂。杨、韩诗构思与意蕴相同,都是赞美早春之清新胜于盛春之繁艳。但杨诗“诗家清景在新春”说初显生机的早春清景才是诗美境界,是一则见解新颖的论诗隽语,后两句又较韩诗直用“绝胜”一词来得含蓄有味。后一首,首句以颜色淡黄之曲尘喻嫩柳之色,喻象新美;次句写马上行人请送者折柳暗示分别;三、四句竟写春风殷勤吹拂,不忍与折柳枝别。通首紧扣杨柳来写,借风之相惜表现离别之苦,构思深巧婉曲。王维七绝名篇《送沈子福归江东》意境开朗阔大,杨诗却更婉曲微妙。杨巨源这两首堪称七绝精品,在唐代七绝史上应占一席地位。

    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了日本大江维时(887—963)编纂的《千载佳句》,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唐诗名句选,是日本人吟诵撰写汉诗的重要教材,全书以两句一联的摘句形式,共选唐诗七言佳句1083联,涉及作者153人,其中选入佳句最多的白居易排在首位,而杨巨源即是第七位。由此可见他的诗佳句之多,在域外影响之大,决非“平庸”之辈。

    笔者从对杨巨源诗歌思想和艺术成就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的研讨中,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我们需要加强对中晚唐众多二、三流诗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可能对中晚唐的元白、韩孟、刘柳以及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的创作,乃至中晚唐诗歌的总体风貌,作出更准确、全面、深入的把握与阐释。

 

 

文/谢卫平(收稿日期:2005年1月27日)